合同先履行一方的中止履行条件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终止 > 合同的终止法律知识

合同先履行一方的中止履行条件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7-31

 
399275
合同在现实生活中经常会用到,我国合同法对于中止履行作了相应规定,那么先履行一方什么时候可以中止履行,关于先履行一方中止履行的法律规定有哪些呢。下面,为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关于先履行一方中止履行的法律知识,供大家学习参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六十八条规定,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可以中止履行的条件如下:

经营状况严重恶化

当事人可以中止履行合同,如果对方的经营状况出现严重恶化的确切证据。

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

当事人可以中止履行合同,如果对方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并有确切证据证明。

丧失商业信誉

当事人可以中止履行合同,如果对方丧失商业信誉,且有确切证据证明。

有丧失或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其他情形

当事人可以中止履行合同,如果对方存在其他可能导致丧失或已经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情形,并有确切证据证明。

如果当事人没有确切证据来中止履行合同,则应承担违约责任。当事人在中止履行合同后,应及时通知对方。如果对方提供适当担保,应恢复履行。如果在合理期限内对方未能恢复履行能力且未提供适当担保,则中止履行的一方可以解除合同。

解除合同的情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的情况如下:

债务已经按照约定履行

合同可以解除,如果债务已经按照约定履行。

合同解除

合同可以解除,如果当事人协商一致解除合同。

债务相互抵销

合同可以解除,如果债务相互抵销。

债务人依法将标的物提存

合同可以解除,如果债务人依法将标的物提存。

债权人免除债务

合同可以解除,如果债权人免除债务。

债权债务同归于一人

合同可以解除,如果债权债务同归于一人。

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约定终止的其他情形

合同可以解除,根据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约定的其他情形。

根据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规定,合同的变更或解除不影响当事人要求赔偿损失的权利。

相关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六十八条规定: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

经营状况严重恶化

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

丧失商业信誉

有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其他情形

当事人没有确切证据中止履行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七十条规定,当事人依照上述规定中止履行的,应当及时通知对方。对方提供适当担保时,应当恢复履行。中止履行后,对方在合理期限内未恢复履行能力并且未提供适当担保的,中止履行的一方可以解除合同。

合同终止热门知识

  1. 提存机关的确定
  2. 债权债务未结清合同的解除问题
  3. 解除保险合同通知书的撰写要点
  4. 违约金的定义和作用
  5. 定金责任和损害赔偿责任的区别
  6. 债务人提存后的义务和程序
  7. 人身保险合同效力中止和效力终止的区别
合同终止知识导航

合同纠纷解决方案

  1. 如何签订委托合同
  2. 乘人之危的合同效力待定
  3. 重大误解的合同可撤销可变更
  4. 一方迟延履行,另一方享有合同解除权
  5. 情势变更对合同的影响
  6. 合同预期违约的解除权
  7. 如何订立合同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