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刑事文书 > 上诉状法律知识

导读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9-11

 
395680
立案是一种诉讼活动,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对犯罪事实或犯罪嫌疑人进行审查后,决定将其作为刑事案件进行侦查或审判的过程。

概念解读

立案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对报案、控告、举报、自首以及自诉人起诉的材料进行审查后,根据各自的管辖范围决定是否将其作为刑事案件进行侦查或审判的一种诉讼活动。

参考案例

案情描述

甲租用乙的房屋,租期到期后,乙向甲收取租金,甲拒绝支付,于是乙请甲搬出房屋,甲不肯,并且换了门锁,乙无计可施后去公安局报案,公安局乙本案为自诉案件为由不予立案,建议乙准备好材料直接去法院起诉。

案例分析

本案中,公安局的决定是正确的。甲的行为涉嫌侵占罪,虽然存在侵占行为且事实确凿,但本案不符合立案的第二个条件,即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侵占罪属于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告诉才处理的案件,因此,公安机关不立案是正确的决定。

法律依据

第107条: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应当按照各自的管辖范围,立案侦查发现的犯罪事实或犯罪嫌疑人。第110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公安机关对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迅速进行审查,认为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时应当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犯罪事实轻微时不予立案,并通知控告人不立案的原因。控告人如不服,可申请复议。第111条: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不立案侦查应当立案的案件,或被害人认为公安机关不立案侦查应当立案的案件,可以向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请,人民检察院应当要求公安机关说明不立案的理由。如果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的理由不能成立,应当通知公安机关立案,公安机关接到通知后应当立案。

解决流程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立案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存在犯罪事实,二是需要追究刑事责任。若其中任何一个条件缺失,公安机关有权不立案。

(一)存在犯罪事实

存在犯罪事实意味着客观上存在一种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若没有犯罪事实,构成犯罪的前提就不存在,因此立案也就无从谈起。除了犯罪事实的存在,还需要有一定的事实材料证明犯罪事实确实发生,若没有证据证明违法犯罪事实的发生,公安机关将不予立案。

(二)需要追究刑事责任

对于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行为,公安机关没有必要立案。在这里需要注意刑诉法第15条的规定:对于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犯罪、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犯罪、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且没有告诉或撤回告诉、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已死亡的犯罪以及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况,公安机关也不应立案。

刑事文书热门知识

  1. 刑事裁定的定义和作用
  2. ×××人民检察院
  3. 刑事上诉状理由
  4. 刑事自诉审查程序
  5. 刑事诉讼法中的自诉案件范围
  6. 离婚二审不能缺席判决的,你们可以通过申诉来变更抚养权
  7. 行政诉讼判决的情形
刑事文书知识导航

刑事诉讼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刑事公诉案件须知
  3. 如何申请减刑、假释
  4. 刑事诉讼中被告人应当如何拒绝辩护
  5. 立案的条件有哪些
  6. 刑事强制措施
  7. 如何申请取保候审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