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 更新时间:2025-07-17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十九条的规定,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在以下情形之一时,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权要求他们回避:
(一) 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的近亲属;
(二) 本人或者他的近亲属和本案有利害关系;
(三) 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
(四) 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三十一条的规定,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的回避应当分别由院长、检察长、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院长的回避由本院审判委员会决定;检察长和公安机关负责人的回避由同级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决定。
对侦查人员的回避作出决定前,侦查人员不能停止对案件的侦查。
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对驳回申请回避的决定可以申请复议一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三十二条的规定,关于回避的规定适用于书记员、翻译人员和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可以依照相关规定要求回避、申请复议。
一、帮助当事人分析案情和利弊得失。
律师通晓法律、熟悉诉讼程序,可以帮助当事人分析案情,指点迷津,使当事人明确自己在诉讼中的地位,为合法地行使权利打好基础。
二、帮助当事人调查证据。
律师可以向相关单位和个人进行调查,获取有利于当事人的证据材料。律师还有权查阅案卷材料,全面了解案情。这样,为当事人打好官司,切实维护合法权益提供了较大的可能。
三、在诉讼过程中代表当事人陈述意见和要求。
律师出庭参加诉讼,参加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依法陈述意见和要求。在刑事诉讼中,律师担任辩护人可以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据理力争,使法院听到有利于被告人的意见并作出正确的裁判。在民事和行政诉讼中,律师受聘担任诉讼代理人,以自己精通法律的长处代当事人行使诉讼行为,而且在法庭辩论中也能抓住重点,切中要害,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