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名称(商号)转让合同纠纷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5-02
释义
企业名称(商号)转让合同纠纷是指当事人之间就企业名称(商号)的转让所订立的合同而发生的纠纷。
管辖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4条的原则规定,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当事人可以约定管辖问题,经审查合法有效且不违反关于知识产权案件专属管辖和级别管辖规定的,可以按照约定确定管辖法院。
法律适用
处理该纠纷的法律依据主要是《民法通则》第99条第2款,《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第23条,《企业名称登记管理实施办法》第35条以及《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第3条第1款的规定。
确定该案由应当注意的问题
企业名称(商号)作为商业标识,是一类知识产权。根据《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第8条规定,厂商名称应在成员国内受到保护,无须申请或注册,也不论其是否为商标的组成部分。该公约将厂商名称与商标和不正当竞争作为平行的知识产权来对待。我国法律也确认企业名称(商号)为一类知识产权。根据《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的规定,境内企业的企业名称经核准登记注册后方可使用,在规定的范围内享有专用权。境内企业需要经过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而取得企业名称权,而境外企业则要根据《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的规定在我国获得企业名称的保护。根据《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第7条的规定,企业名称应当由字号(或者商号)、行业或者经营特点、组织形式组成。其中字号(或者商号)是企业名称的核心部分,也是需要受到法律保护的部分。我国对于企业名称(商号)的保护,《民法通则》第99条第2款、《反不正当竞争法》第5条第(3)项以及《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等均有规定。根据《民法通则》第99条第2款的规定,企业法人、个体工商户、个人合伙有权使用、依法转让自己的名称。《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第23条进一步明确,企业名称可以随企业或者企业的一部分一并转让。
企业名称(商号)使用合同纠纷
释义
企业名称(商号)使用合同纠纷是指当事人之间就企业名称(商号)的使用所订立的合同而发生的纠纷。
管辖
企业名称(商号)使用合同纠纷本质上属于合同纠纷,根据《民事诉讼法》第4条的原则规定,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当事人可以约定管辖问题,经审查合法有效且不违反关于知识产权案件专属管辖和级别管辖规定的,可以按照约定确定管辖法院。
法律适用
处理该纠纷的法律依据主要是《民法通则》第99条第2款,《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第23条,《企业名称登记管理实施办法》第35条以及《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第3条第1款的规定。
确定该案由应当注意的问题
企业名称(商号)作为商业标识,是一类知识产权。根据《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第8条规定,厂商名称应在成员国内受到保护,无须申请或注册,也不论其是否为商标的组成部分。该公约将厂商名称与商标和不正当竞争作为平行的知识产权来对待。我国法律也确认企业名称(商号)为一类知识产权。根据《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的规定,境内企业的企业名称经核准登记注册后方可使用,在规定的范围内享有专用权。境内企业需要经过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而取得企业名称权,而境外企业则要根据《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的规定在我国获得企业名称的保护。根据《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第7条的规定,企业名称应当由字号(或者商号)、行业或者经营特点、组织形式组成。其中字号(或者商号)是企业名称的核心部分,也是需要受到法律保护的部分。我国对于企业名称(商号)的保护,《民法通则》第99条第2款、《反不正当竞争法》第5条第(3)项以及《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等均有规定。根据《民法通则》第99条第2款的规定,企业法人、个体工商户、个人合伙有权使用、依法转让自己的名称。《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第23条进一步明确,企业名称可以随企业或者企业的一部分一并转让。鉴于现有的立法状况,《规定》在此没有采用“企业名称(商号)许可使用合同”的概念,对于凡是因企业名称(商号)的使用行为而发生的合同争议,均可考虑确定为企业名称(商号)使用合同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