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7 更新时间:2024-10-14
刘女士和前夫李某的婚姻关系已经破裂,他们在2009年办理了离婚手续。由于孩子选择与父亲生活,所以在离婚时双方没有对婚前共同居住的房屋进行分割,而是商定等到孩子成年后再进行商议。离婚后,双方都没有再提及房产的事情。然而,最近刘女士听说房子已经被前夫出售,对此感到非常愤怒。经过核实后,刘女士决定向法院提起诉讼,认为前夫的行为严重侵犯了她的合法权益,要求法院判令前夫支付全部房款及利息。面对前妻的诉讼,李某表示,他与刘女士离婚5年后,刘女士才提起诉讼,已经超过了诉讼时效,而且两人离婚时已经对财产做了分割,要求法院驳回刘女士的诉讼请求。
经法院审理查明,涉案房屋是在两人婚姻存续期间共同购买的,离婚时没有进行分割,因此仍属于共同财产。在没有特殊约定的情况下,财产权利应平分,任何一方都不能私自处分全部财产权利。因此,李某的行为构成侵权。然而,由于涉及到第三方(房屋购买者)的合法利益,房屋已经买卖完成后无法再次追索。因此,法院只能判决李某以支付房款一半的方式来赔偿刘女士的财产权益侵权。
在离婚诉讼中,房产纠纷是一个热点问题。对于如何发现婚前隐匿房产的行为,律师建议原告方可以到房地产交易中心查询交易的时间和交易的对象。确定交易时间是为了收集证据,以对抗一方可能提出卖房款已消耗殆尽的辩词。确定交易对象是为了判断交易的下家是否有恶意,是否知道或应当知道交易的产权为共同财产。此外,由于房产价值巨大,一般当事人不会以一般朋友的名义购买该房产,而常见的是以父母或兄妹的名义购买。因此,如果一方并不富裕的父母或兄妹拥有高价值的房产,就有可能存在婚前隐匿房产的情况。另外,可以根据购房付款的时间回忆一方在此期间是否有重大支出或异常情况。有条件的话,还可以查询一方银行存折上的资金流向,并在确有把握的情况下查询打入房地产公司购房款的银行出处,这样可能获得更有力的证据。
总之,类似房产纠纷案例并不少见。本案中的诉讼主要是由于未对婚前共同财产进行认证和调查,导致离婚后出现了房产纠纷。为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当事人在婚前应当对共同财产进行明确的约定和分割,以保障双方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