绑架勒索案件中的保释问题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7-13
保释在我国来说叫做取保候审,取保候审只是针对于一些没有发生社会危险性的罪犯,但是并没有对于取保候审有期限性的限制,也就是说只要是有期徒刑的,都可以进行使用。手心律师网小编将在下文中为您详细介绍,欢迎阅读了解。
一、保释的适用情况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以下情况下可以考虑对绑架勒索嫌疑人进行保释:
- 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 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但取保候审不会对社会造成危险的;
- 根据法律应当逮捕,但因患有严重疾病、怀孕或哺乳自己的婴儿的妇女,不宜逮捕的;
- 对已被依法拘留的犯罪嫌疑人,经过讯问、审查,认为需要逮捕但证据不足的;
- 已被逮捕羁押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法定的侦查羁押、审查起诉、一审、二审期限内无法结案,且采取取保候审方法不会对社会造成危害的;
- 对持有有效护照或其他有效出境证件,可能出境逃避侦查但不需要逮捕的犯罪嫌疑人。
二、取保候审保证金的适用
取保候审保证金是指在绑架勒索案件中,公安机关决定对符合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取保候审条件的犯罪嫌疑人进行保释时,要求其交纳一定数额的现金作为保证,以确保其不会干扰或逃避刑事诉讼活动。
在适用取保候审保证金时,司法机关必须严格遵循新《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确保保证金的具体适用对象准确限定,合理确定保证金的数额幅度,并严格管理保证金的交纳、收取和处理等方面的办法,以使该项法律制度在实际运作中达到科学化和规范化的要求。
(一)具体适用对象的限定
根据新《刑事诉讼法》第51条的规定,适用取保候审保证金的对象只能是绑架勒索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且他们还需符合以下条件:
- 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 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但取保候审不会对社会造成危害的。
(二)保证金数额幅度的确定原则
长期以来,我国法律对于取保候审保证金的具体数额没有明确规定。由于不同案件的社会危害程度不同,再加上我国地域广阔、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因此很难统一确定保证金的数额。
鉴于此,笔者认为在确定保证金数额时,可以借鉴国外相关立法的合理规定,结合我国司法界在这方面的探索和成功实践,根据保证金的担保性和惩罚性原则,视保证风险的大小,按照以下原则来确定保证金的数额:
- 保证金数额应符合保证金的担保性和可能的惩罚性的立法本意;
- 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考虑社会危害程度,确定保证金的数额;
- 结合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适当调整保证金的数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