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婚同居有风险想要同居须谨慎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婚姻家庭 > 结婚 > 结婚程序法律知识

未婚同居有风险想要同居须谨慎

点击数:24 更新时间:2024-05-12

 
38168

同居关系期间签署的分手费协议不受法律保护

案情概述

2008年,张先生与王女士相识并开始同居。2014年,王女士与张先生签订了一份分手费协议,约定张先生支付人民币12万元的分手费。然而,张先生一直未履行协议中的义务,导致王女士将其诉至法院,要求支付分手费。

法院判决

法院经审理后认为,王女士与张先生在离异后自由恋爱并选择同居,但法律并不保护这种非法同居关系。根据王女士的起诉事实和理由,她主张的分手费是由于解除非法同居关系而产生的,但法律对此不予支持。因此,法院驳回了王女士的诉讼请求。

同居期间双方共同出资购买的财产才视为共有财产

案情概述

1995年,高先生与李女士开始同居。期间,李女士购买了一套房屋,使用了高先生的工龄作为购房款的一部分。高先生起诉要求分割同居期间购买的该套房屋。

法院判决

法院经审理后认为,高先生主张与李女士共同出资购买了房屋,但未提交证据予以证明,因此不予采信。职工在购买本单位优惠住房时计算双方工龄是一种政策性补贴,而非财产或财产权益。因此,高先生不能以使用工龄为由主张对房屋的所有权。最终,法院驳回了高先生的诉讼请求。

同居期间无偿的财产分配协议应视为赠与

案情概述

刘女士与赵先生同居期间,赵先生购买了一套房屋,并在协议书中将50%的产权分给刘女士。然而,赵先生后来撤销了该协议,导致刘女士要求法院确认房屋归双方共同所有。

法院判决

法院经审理后认为,同居期间双方共同所得的收入和共同购置的财产按照一般共有财产处理。刘女士主张房屋及房屋内设施是同居期间共同购置所得,但未提交证据予以证明。根据法律规定,当事人对自己的主张应提供证据加以证实,否则应承担不利后果。因此,法院认定房屋为赵先生的个人财产,并驳回了刘女士的诉讼请求。

律师点评

同居关系并不能产生法律上的效力,男女双方不能因同居关系而产生与婚姻关系相似的法律关系。同居关系处理的法律依据主要包括《婚姻法司法解释(一)》、《婚姻法司法解释(二)》、《关于人民法院审理未办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案件的若干意见》、《关于贯彻执行民事政策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等法律法规。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同居期间双方共同出资购买的财产才视为共有财产,而同居期间的财产以个人财产为原则,以共同财产为例外。同居期间产生的财产争议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当事人应提供证据证明财产的归属关系。同居期间的子女抚养争议应根据《婚姻法》相关规定进行处理,保护非婚生子女的权益。

结婚热门知识

  1. 女方已婚男方未婚同居是否构成重婚罪
  2. 什么是彩礼
  3. 财产分配问题与非法同居关系
  4. 档案难查证的补领婚姻登记证问题
  5. 结婚的四个条件
  6. 婚姻自由的法律意义
  7. 同居情形下房产归属的法律处理方法
结婚知识导航

婚姻家庭解决方案

  1.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2. 军人无重大过错时的离婚
  3. 父母共同出资,产权登记一方子女名下的房产分割
  4. 离婚时如何分割有限责任公司的出资财产
  5. 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赔偿,离婚时如何分割
  6. 离婚时如何分割一方以个人财产投资取得的收益
  7. 协议离婚后,对财产分割有异议的可以起诉

婚姻家庭合同下载

  1. 家庭装饰工程设计合同范本
  2. 设计工程合同范本
  3. 设计和施工工程合同范本
  4. 居间合同起诉状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