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7-03
对于中小型医疗机构,在明显的过错情况下,当医疗事故构成无争议时,可以通过协商解决。然而,对于大型医疗机构来说,协商解决的可能性较小。
1、卫生行政部门调解程序:
当医疗事故已经确定时,卫生行政部门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进行医疗事故赔偿调解。调解时,应当遵循当事人双方自愿原则,并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计算赔偿数额。
2、当事人委托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程序:
当医患双方同意时,可以委托所在地区或县医学会进行医疗事故初次鉴定,或者委托省、直辖市医学会进行医疗事故再次鉴定。如果双方无法达成一致意见,一方当事人可以向医疗机构所在地的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提起申请,并由其审核后移交相关医学会进行鉴定。
3、医疗事故技术鉴定行政复议程序:
当事人可以提起行政复议,以寻求重新鉴定。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中的鉴定专家资格、执业类别和鉴定程序进行具体行政审核。如果一方当事人对具体行政审核意见不服,可以向上一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提起行政复议。
4、医疗行政诉讼程序:
当事人可以提起医疗行政诉讼,以寻求重新鉴定。如果对行政复议意见不服,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撤消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中的具体行政审核意见。
在案情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以人身损害的其他案由立案,以保障案件的法律适用和当事人的最大利益。
1、起诉时应注意的问题:
在诉讼请求中留有余地,以便根据鉴定结果适时增加诉讼请求,包括伤残补助费、营养、护理期限、休息期限、医疗依赖期限及费用等项目需要经过鉴定后才能确定。递交诉状时应同时提交证据保全申请、证据目录、经济损失赔偿计算依据和相关司法鉴定申请。
2、当事人举证责任分配:
A、医疗机构举证责任:
代理医方的律师首先要确认医患关系的存在且未超过诉讼时效,然后在举证期限内主动提出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申请,证明医方没有过失行为或过失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没有因果关系,以避免发生举证不能的情况。
B、患方举证责任:
患方需要承担是否存在医患关系、损害结果及涉及经济赔偿范围和数额等方面的举证责任。代理患方的律师首先要完成医患关系和损害结果的举证,然后还需要对经济赔偿数额进行举证。在举证前应当确定合理的赔偿预算,以免发生漏项。当医疗尚未终结或病情复杂导致预算困难时,可以保留相应的诉权。此外,在过失和因果关系方面,虽然举证责任倒置,但主动举证更具有说服力。
3、如何质证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
质证鉴定书依据的检材(病史资料)是否真实和合法。
质证鉴定程序是否违反《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质证鉴定结论是否与本案的客观病史和相关的医学资料相符,包括门诊病历、住院志、体温单、医嘱单、化验单(检验报告)、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特殊检查同意书、手术同意书、手术及麻醉记录单、病理资料、护理记录以及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病历资料。
质证鉴定委托和受理程序是否符合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