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法司法解释三对婚前购房、婚后共同还贷的分割原则
点击数:1 更新时间:2025-07-22
很多离婚的当事人在分割夫妻共同财产上,不能达成一致意见,尤其对于财产是婚前取得还是婚后取得在很多情况下存在争议,如:一方婚前购买房产,支付了首付款,婚后二人一起还贷款,并且,随着结婚年限的越来越长,二人偿还的贷款占房款总额的绝大部分,此时发生离婚时,二人争议比较大,婚前购买方往往认为,房产是其婚前出首付购买的,对于二人一起还贷部分同意将其中的一半支付给另一方,房产应归其个人;而另一方则认为,其参与偿还大部分房款,房产因其还款行为已经转化为共同财产,有的甚至认为,因主要用其工资进行还款,房产应属于其个人财产。手心律师网给大家详细介绍相关内容。
一、不动产登记归属
根据《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第十条规定,如果夫妻一方在婚前签订了不动产买卖合同,并使用个人财产支付首付款并在银行贷款,而婚后则使用夫妻共同财产来还贷,如果该不动产的登记归属于首付款支付方的名下,那么在离婚时,该不动产将由双方协商处理。如果双方无法达成协议,人民法院可以判决将该不动产归还给产权登记一方,并将尚未归还的贷款视为产权登记一方的个人债务。至于双方婚后共同还贷所支付的款项及其相对应的财产增值部分,在离婚时应根据婚姻法第三十九条第一款的原则进行补偿。
二、分割原则
根据以上规定,对于婚前购房、婚后共同还贷的情况,首先要考虑房产登记的归属。如果房产登记在双方名下,那么该房产将被视为夫妻共同财产。如果房产登记在首付款支付人名下,那么在分割时,法院首先会考虑将房产判给首付款支付人。对于还款部分,法院不会仅仅判决将还款一半返还给另一方,还会考虑房产的增值情况。因此,获得房产的一方需要对另一方进行补偿。具体的补偿数额并没有固定的计算公式,因为每个案件的情况都是不同的。因素包括首付款支付比例、婚姻关系存续时间长短、还款数额以及还款中本金所占比例等。这些因素在每个案件中都有所不同,因此无法确定一个固定的公式来计算补偿数额。
三、维护自身权益的建议
作为当事人,您需要全面收集对自己有利的证据,并充分论述,以让法官充分了解案件的情况,从而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法官在确定具体分割数额时,会根据双方对房产的贡献量,并运用自由裁量权来合理确定。因此,您需要提供清晰的证据,以证明自己在购房、还贷过程中的贡献,以便在分割时能够得到公正的待遇。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一般性建议,具体情况还需根据个案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如果您需要更详细的法律咨询和帮助,请咨询专业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