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 更新时间:2025-07-28
根据我国《婚姻法》第10条的规定,以下情况下的婚姻将被认定为无效:
那么,骗婚行为如何被认定呢?一般来说,以下几种行为可以被视为骗婚: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一方当事人通过虚假身份证等证明材料骗取了婚姻登记机关的结婚证,且其目的是为了骗取财物,尽管婚姻登记机关尽了审慎审查的义务,但由于具有重大、明显的瑕疵,且不符合相关法律的结婚登记条件,该行政行为应被认定为无效。
根据相关规定,对于无效行政行为的认定,可以通过行政主体认定和法院在行政诉讼中认定两种方式进行。然而,由于婚姻登记机关通常不受理此类问题,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若干问题的解释》第57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应当在行政诉讼中确认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违法或无效。因此,受骗方可以提起行政诉讼,要求撤销结婚登记。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1年4月8日起施行),对于涉及财物价值在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诈骗行为,应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和“数额特别巨大”。
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对于数额较大的诈骗行为,可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罚金;对于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可处以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对于数额特别巨大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可处以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
综上所述,骗婚行为实质上是一种诈骗行为。对于受害者而言,可能会遭受经济损失并对个人身心造成伤害。法律严禁此类行为,并对骗婚行为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和制裁,严重情况下可判刑并没收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