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定人的回避制度及相关法律规定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刑事诉讼指南 > 回避法律知识

鉴定人的回避制度及相关法律规定

点击数:1 更新时间:2025-07-28

 
372502
现实生活中很多案件处理过程中需要进行鉴定,鉴定的结果是很重要的。但是对于某些案件来说,鉴定人是要进行回避的,那么对于鉴定人回避的情况是怎样的呢?下面就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解释一下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学习,希望对于大家有帮助。

一、鉴定人的回避情况

根据《刑事诉讼法》及《司法鉴定机构回避制度》第二条的规定,鉴定人在以下四种情况下应当采取回避措施:

(一) 与本案当事人或其近亲属关系密切;

(二) 本人或其近亲属与本案存在利害关系;

(三) 曾担任本案证人、诉讼代理人或辩护人;

(四) 与本案当事人存在其他可能影响公正鉴定的关系。一旦出现上述情况,鉴定人应主动回避,委托人和利害关系人也有权要求其回避。

二、相关法律规定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三十一条的规定,回避决定由不同级别的负责人作出:

1. 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的回避由院长、检察长、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

2. 院长的回避由本院审判委员会决定;

3. 检察长和公安机关负责人的回避由同级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决定。在决定侦查人员回避之前,侦查人员不得停止对案件的侦查。对于驳回回避申请的决定,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权申请一次复议。

刑事诉讼指南热门知识

  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案件审理期限的规定
  2. 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宣判公开吗
  3. 在看守所的人被判刑了吗?如何了解判决情况?
  4. 进一步保障和规范看守所律师会见工作的通知
  5. 近亲属是否可以作为辩护人?
  6. 刑事自诉条件的要求
  7. 犯罪嫌疑人委托辩护律师的权利和程序
刑事诉讼指南知识导航

刑事诉讼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刑事公诉案件须知
  3. 如何申请减刑、假释
  4. 刑事诉讼中被告人应当如何拒绝辩护
  5. 立案的条件有哪些
  6. 刑事强制措施
  7. 如何申请取保候审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