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9-20
在婚前一方已经取得产权证的情况下,根据法律规定,该房屋属于该方的个人财产。因此,在离婚时,该住房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不能进行分割。
如果婚后所居住的房屋是自己父母的房屋或者是承租的公房,判决标准是以房屋产权证为准。根据这种情况,房子在谁的名下就归属于谁的财产。因此,在离婚时,该住房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不可分割。
如果婚前已经交付了全部房款,但婚后才能拿到房产证,财产归属不应以拿到房产证的日期为界定,否则会显得不公平。在这种情况下,应综合考虑其他因素来确定财产归属。
如果婚前按揭购房,并且已经办理了贷款手续,购房合同和银行的贷款合同都是以个人名义签署的,那么房子属于婚前个人财产。然而,婚后所还贷部分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应该向对方进行一半的补偿。需要注意的是,补偿的一半仅限于婚后还贷的本金,不包括房屋升值部分。
如果婚前一方出资购房,但购房合同、交款发票等手续全在对方名下,强烈建议进行婚前财产公证。
如果婚前双方共同出资购房,建议进行婚前财产公证。公证可以明确各自占有整个房产的比例,可以各占50%,也可以根据出资比例确定。
办理婚前财产公证属于公证处的业务,不同公证处的办理程序和所需手续略有不同。因此,建议当事人到房屋所在地公证处咨询具体事项。对于尚未取得房产证的情况,可以咨询公证处是否能够办理。如果不能办理,建议办理房产归属协议的公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