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作为也可能构成犯罪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法法律法规 > 刑法类别法律知识

不作为也可能构成犯罪

点击数:2 更新时间:2025-02-23

 
367688
当前社会中,说到违法犯罪行为,很多人都认为犯罪嫌疑人是“做了什么事情”、“有过什么行为”。那么,如果是不作为,也会构成犯罪吗?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进行相应的解答,以供大家参考学习,希望以下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我国刑法体系中存在多种不作为犯罪类型。其中有三种常见的不作为犯罪,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可能犯下这些罪行,因此需要引起注意:

遗弃罪

遗弃罪是指对于无法独立生活的年老、年幼、患病或其他无法照料自己的人,行为人有扶养义务但拒绝扶养,并且情节恶劣。例如,遗弃年幼的子女或年迈的父母。遗弃并不仅仅指将应扶养的对象赶出家门,任何未能履行扶养义务的行为都构成遗弃罪。根据《刑法》第261条,遗弃罪可被判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是指在法院作出判决或裁定后,被执行人有能力执行但拒绝执行法院的决定。这种情况在恶意欠薪、欠债不还等案件中较为常见。根据我国《刑法》第313条,对于有能力执行但拒不执行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的行为,如果情节严重,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罚金;如果情节特别严重,可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

玩忽职守罪

玩忽职守罪是一种典型的不作为犯罪,指的是行为人应尽的职责,但出于不作为而未履行。事故的发生可能涉及多个环节的失误,但并非每个失误都构成玩忽职守罪。只有当行为人的失误导致了重大损失结果,并且这种结果是由于过失而非故意造成的,才构成玩忽职守罪。举个例子,工作人员在工作期间私自离岗参加聚会,期间发生了火灾,最终导致严重事故。尽管火灾事故并非行为人故意造成的,但这一严重后果确实是由于行为人私自离岗所致。

不作为犯罪必须同时具备的条件

刑法上的不作为犯罪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行为人负有实施积极行为的义务

这是不作为犯罪成立的前提条件。

行为人能履行特定义务但未履行

“能履行义务”不仅意味着行为人具备防止结果发生的积极行为的可能性,还意味着具备防止结果发生的能力。也就是说,行为人能够采取措施,并且这些措施有可能防止结果的发生。

由于行为人未履行特定义务而造成或可能造成一定的危害结果

这是不作为行为达到犯罪程度的客观标志。换句话说,只有在行为人履行义务可以避免结果发生的情况下,不作为才可能构成犯罪。

刑法法律法规热门知识

  1. 诈骗罪与职务侵占罪的区别
  2. 400元是否构成诈骗罪?
  3. 刑法第133条规定的交通肇事罪
  4. 法律制裁手段的分类
  5. 刑法修正案(八)对无期徒刑减刑期限和限制减刑的死缓罪犯进行了修改
  6. 猥亵罪的刑罚与构成要件
  7. 销售高仿产品是否违法
刑法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