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7-29
无效婚姻仅限于已经办理结婚登记的婚姻,而未经结婚登记的事实婚姻不在宣告无效的范围之内。
无效婚姻的无效原因是相对原因。当事人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婚姻无效时,如果申请时法定的无效原因已经消失,人民法院将不予支持。换句话说,如果无效原因在宣告婚姻无效之前已经消失,那么该婚姻将转化为有效的婚姻关系。
无效婚姻的性质是自始无效、宣告无效。也就是说,婚姻无效必须经过诉讼程序的宣告确认才能成立,而不能由当事人自行认定为无效。根据婚姻法司法解释(一)的规定,只有在婚姻被宣告无效之后,该婚姻才不受法律保护。
有权依据婚姻法第10条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已办理结婚登记的婚姻无效的主体,包括婚姻当事人及其利害关系人。其中,以重婚为由申请宣告无效的利害关系人限定在当事人的近亲属及基层组织,其他三种情况的利害关系人范围仅限于当事人的近亲属。
审理宣告婚姻无效案件时,对婚姻效力的审理不适用调解,应当依法做出判决,并且判决一经做出即发生法律效力,当事人不得上诉。然而,对于涉及财产和子女抚养问题的案件,可以进行调解。如果达成协议,可以另行制作调解书。如果财产分割和子女抚养问题以判决形式做出,当事人对此不服,可以提起上诉。
无效婚姻是指男女两性虽经登记结婚,但由于违反结婚的法定条件,而不发生婚姻效力,应被宣告为无效的婚姻。我国婚姻法明确规定了无效婚姻的四种具体原因:
一方在与他人已经成立有效婚姻的情况下与他人再次结婚。
一方与直系亲属(如父母、子女)或其他法定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的人结婚。
一方在结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并且在结婚后该疾病尚未治愈。
一方未达到法定的结婚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