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 更新时间:2025-07-26
在西方社会,婚前协议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用于解决婚姻结束后涉及财产和子女抚养权等问题。这样的协议的签署可以避免离婚时的纷争和矛盾,从而避免双方成为冤家。当然,签署这样的协议并不是一件浪漫的事情。很多情侣在结婚前并没有考虑到这些问题,认为这样做会伤害感情。也许是因为观念的差异,由律师起草的标准婚前协议在国内并没有得到普遍认同,就像夫妻间AA制一样。相反,一些模仿婚前协议格式,但内容更为温情浪漫的“协议”却受到年轻人的喜爱。
全社会的离婚率呈上升趋势,如果在婚前就能达成财产分配的一致意见,显然可以简化程序,节省各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西方国家,婚前财产约定非常普遍,但与中国传统婚姻观存在一定的冲突。很多人在山盟海誓的鼓舞下,对未来充满了向往,对婚姻危机没有足够的预见性。然而,签署婚前财产协议这样的预先准备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财产的界定主要通过相关财产凭证,如存折、有价证券的交割记录、房产证等。在财产纠纷中,举证原则主要遵循民法上的“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也就是说,主张财产属于自己的一方不仅要证明财产的存在,还要证明财产属于自己,并提供财产所在地的证明。法院对民事纠纷所能采取的措施是受到限制的,因此财产所在地的详细资料和证明需要由当事人自己提供。
婚前财产的范围非常广泛,既包括房屋、车辆、工资、奖金,也包括知识产权的收益、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股票、股权等。而婚后共同财产的界定主要取决于财产取得的日期,即是否在结婚日之前或之后。如果财产是在结婚证颁发之后获得的,那么它就属于共同财产。这部分财产的分割原则也可以在财产协议中明确规定,比如双方各自占多少比例,甚至可以明确某一特定财产权益属于谁。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以下财产仍然归一方所有:一方的婚前财产、一方因身体伤害而获得的医疗费、残疾人生活补助费等费用、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以及其他应当归一方所有的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