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7-29
离婚案件先予协商和解是必经程序,是婚姻家庭案件所特有的。根据婚姻法第39条,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应由双方协商处理,如果协商不成,由人民法院判决。根据婚姻法司法解释(二)第16条的规定,对于协商一致的情形,双方应就出资额转让与否、转让份额达成一致,并就转让价格达成共识,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能征求其他股东的意见。此外,基于股权价值的不稳定性,仅根据某一时点进行评估定价必然与股权价值相矛盾。在婚姻中,对于“复合股权”(有的学者这样称呼)这种股权性质的要求,强制判决股权归夫妻一方并给予对方补偿,不仅给股东带来压力或履行困难,也剥夺了夫妻共同财产在投资时所期望的永久投资收益的目的。
补偿或股权取得应由夫妻双方明确表示,不宜法院过多干预。如前所述,由于股东配偶享有一种特殊的民事权利,即准共有股权,在离婚分割股权时,股东配偶有选择加入股东的权利。这种权利的行使只能受到其他股东不允许转让并购买的限制,或当事人明确表示放弃的限制,审判机关不应剥夺。同时,我也注意到在现行的公司法中,股东配偶的选择加入权同样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如果不允许判令身为股东一方向另一方补偿价款,虽然保护了股东配偶的权利,但如果其他股东不认可,仍然无济于事,最终导致股权无法取得,只不过变相从其他股东那里取得补偿。从某种程度上说,这并没有保护有限责任公司人员组成的稳定性。这就是公司法对股权转让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注定无法充分保护婚姻案件中非股东一方的共有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