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条件不起诉的法律规定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7-07
对于未成年人,由于他们年龄比较小,即使是犯罪,也是需要积极鼓励其悔过自新的。法律规定了未成年附条件不起诉制度。
附条件不起诉是指在审查起诉过程中,对于未成年人涉嫌侵犯人身权利、民主权利、侵犯财产、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犯罪行为,检察机关可以根据悔罪表现作出不起诉的决定。这些犯罪行为可能会被判处一年有期徒刑以下的刑罚,符合起诉条件。但是,如果被告人表现出悔罪态度,人民检察院可以决定不起诉。
一、不起诉决定书的主要内容
不起诉决定书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 被起诉人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出生年月日、出生地、民族、文化、职业、住址、身份证号码,是否受过刑事处罚,拘留,逮捕的年月日和关押处所等;
- 案由和案件来源;
- 案件事实,包括否定或指控被告构成犯罪的事实以及作为不起诉决定根据的事实;
- 不起诉的根据和理由,明确适用的法律条款;
- 有关告知事项;在不起诉决定书的结尾部分,应当写明承办检察员的职称、姓名和制定该决定书的年月日,不起诉决定书应当加盖检察院的公章。
二、可以免除刑罚的情况
根据法律规定,以下9种情况可以免除刑罚:
- 在中国领域外犯罪,依刑法应负刑事责任,但在外国已经受过刑罚处罚的;
- 聋哑人或盲人犯罪的;
- 正当防卫超过必要限度的;
- 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的;
- 预备犯罪的;
- 中止犯罪的;
- 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辅助作用的从犯;
- 被胁迫、被诱骗参加犯罪的;
- 犯罪较轻自首的,或虽犯罪较重但在犯罪后自首并有立功表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