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 更新时间:2025-09-22
一、抵押合同的成立条件是什么呢
抵押合同的设立及有效性条件主要涉及如下几个层面:首先,签订抵押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应具备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也就是说,他们需有独立完成法律行为并对因此产生的法律责任独立承担的能力;其次,抵押合同的具体条款内容务必合乎法理与规范,不可触犯国家法律、地方政府规章等各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条文标准,同时还需保证不违背社会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再者,作为抵押标的的财产必须是符合法律规定可以设定抵押权的类型,且抵押人应对该财产享有充分的处分权利;最后,抵押合同应以书面形式呈现,详细记录抵押物的种类、数量、品质、状态、所在地以及所有权或使用权的归属等重要信息,并且双方当事人都需要在合同上签字或加盖公章。
只有当上述所有条件均得到满足时,抵押合同才可正式生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编第十七章的规定,抵押合同应当采取书面形式,且抵押人和抵押权人应当就抵押物的种类、数量、质量、状况、所在地、所有权或者使用权归属等内容达成一致。
二、哪些财产不能设抵押权
抵押权的核心在于对标的物进行处分,并从所得价款中优先获得清偿。
从原则上来讲,具备可转让性质的财产均可作为抵押物,反之则不被允许进行抵押。
其中包括:
(1)土地所有权。
在我国现行体制下,土地由国家及集体所有,而非私人财产。
任何试图以国家或集体所有的土地为抵押物的行为都是无效的,即土地所有权不得用于抵押。
(2)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但需遵守法律法规的特殊规定。
(3)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主要宗旨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所拥有的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以及其他社会公益设施。
(4)所有权、使用权不明晰或者存在争议的财产。
由于无法确定该类财产是否具有合法的处分权,故此类财产不得用于抵押。
(5)依法被查封、扣押、监管的财产。
若已设定抵押的财产在后续过程中被采取了查封、扣押等财产保全或者执行措施,这并不影响抵押权的效力。
三、抵押债务人可以否承担连带担保责任
在法律制度下,抵押人为实现债务而提供抵押物作为担保,倘若所提供的抵押物价值不足够清偿债务,则剩余部分仍需有债务人负责赔偿。
在抵押行为中,抵押人并不需要承担连带的债务偿还责任。
对于债权债务的保证与执行,若债务人或第三方选择不转移抵押财产的实际占有,而是将此财产直接抵押给债权人作为债务主体。
那么,当债务人未能按照约定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出现了事先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特定情况时,债权人便有权对此抵押财产享有优先受偿的权利。
以上是关于抵押合同的成立条件是什么呢的相关回答,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遇到的法律纠纷点与需求点,手律平台专业律师将为你1对1解答,给你详细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