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进行的民事行为无效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婚姻家庭 > 继承法 > 遗嘱法律知识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进行的民事行为无效

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4-02-28

 
349026

编辑同志:

我的邻居明明和小伟今年只有6岁,是一对好朋友,两家大人的关系也不错,今年2月的一天,妈妈把明明接回家后,顺手把金项链放在了桌子上,就忙起了晚餐,明明则拿着金项链到小伟家去玩。吃饭时,明明的妈妈发现金项链不见了,一问才知道,明明把它送给了小伟。妈妈叫明明赶紧把金项链要回来。一会儿,明明哭着脸回来了,原来小伟不肯把金项链还给他。于是,妈妈带明明来到小伟家,要求小伟归还金项链,可小伟不愿意。这时,一旁的小伟妈妈插话了:“送出去的东西怎么能要回来?”明明的妈妈能要回金项链吗?

读者:梅广

梅广读者:

此案是关于赠与民事行为的效力认定问题。明明和小伟是正在上幼儿园的孩子,今年才6岁,是未成年人,在法律上称之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明明把妈妈的金项链送给了好朋友小伟,行不行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为什么呢?它涉及到两个法律问题,第一是金项链的权属和民事行为的效力问题。金项链不是明明自己的,它是明明妈妈的,妈妈才是金项链的主人即所有权人,所有权就是对金项链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而明明没有这个权利,明明无权把不属于自己的东西送给别人。明明的妈妈事前不知道送金项链,事后不同意送金项链,所以,明明把妈妈的金项链送给小伟的行为侵害了妈妈的财产权益。这就说明,对于妈妈的金项链,在妈妈同意的情况下,明明可以把它送给小伟;在妈妈不同意的情况下,明明不可以把它送给小伟。

第二,民事行为的效力问题。即使是明明自己的金项链,也不能自作主张送给小伟。《民法通则》第十二条规定:“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明明不满10周岁,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送金项链是赠与性质的民事活动,只能由其父母作为其法定代理人代理。由此可见,金项链不是儿童玩具,而是涉及金额比较大的物品,明明未经法定代理人代理就把它赠送给小伟,已经超出了其能力范围。对此,《民法通则》第五十八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民事行为无效。据此,明明的妈妈能够要回金项链,因为明明根本就无权送出金项链,小伟根本就不能接受金项链。[page]

律师:刘中强

延伸阅读
  1. 民间借贷的诉讼时效及其计算方法
  2. 我国民事责任年龄与刑事责任年龄的区别
  3. 彩礼请求权的诉讼时效
  4. 婚姻家庭纠纷案件法律适用解释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正式通过

继承法热门知识

  1. 继承开始后遗产分割前继承人离婚后继承人死亡遗产该怎样分割?
  2. 立遗嘱时继承人是否可以在场
  3. 家庭遗产分配纠纷的法律处理
  4. 代位继承与转继承的区别
  5. 遗嘱的有效性要求
  6. 转继承纠纷案件所需证据
  7. 哪份遗嘱有效?遗嘱合法性审查和处理纠纷的步骤
继承法知识导航

继承纠纷解决方案

  1. 儿童在学校或幼儿园等教育机构受侵害了该怎么办
  2. 教育机构在什么情况下需要承担补充赔偿责任
  3. 家暴离婚纠纷处理指南
  4.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5. 军人无重大过错时的离婚
  6. 父母共同出资,产权登记一方子女名下的房产分割
  7. 协议离婚后,对财产分割有异议的可以起诉

婚姻家庭合同下载

  1. 销售人员保密协议范本
  2. 股份赠与协议范本
  3.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
  4. 湖南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