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9 更新时间:2024-07-19
(一)一方个人财产
根据我国《婚姻法》相关规定,以下情况取得的房屋应当认定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
1. 一方在婚前购买的房屋,在付清了全款并取得房屋产权证的情况下;
2. 一方婚前或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因继承或接受赠与取得的房产,并且被继承人或赠与人在遗嘱或赠与合同中明确约定遗嘱继承人或受赠与人只为夫妻一方的。
(二)夫妻共同财产
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取得的房屋,不论通过继承、接受赠与还是购买所得,都应当归为夫妻共同所有。
(一)房屋财产分割的一般原则
1. 协议原则:夫妻在离婚时可以通过签署《离婚协议书》等书面约定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取得的房屋财产进行分割,包括约定归某一方所有或者给予适当补偿。
2. 财产均分原则:对于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取得的财产,一般予以平均分配。涉及到房屋财产的情况,如果房屋归一方所有,应当对另一方予以适当的补偿。
3. 竞价、评估及拍卖:如果双方对夫妻共同财产中的房屋价值及归属无法达成协议,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包括准许竞价取得房屋所有权、进行评估并给予补偿,或者拍卖房屋并进行分割。
(二)几种特殊情况的房屋财产分割
1. 父母在子女购房中有出资的情况:根据具体情况,父母在子女购房前或婚后出资购房的房屋可能属于个人财产或夫妻共同财产,需要进行相应的分割或补偿。
2. 存在按揭贷款的房屋财产分割:对于存在按揭贷款的房屋,根据具体情况,可以根据付款情况、按揭款支付比例等进行分割或补偿。
3. 已购公房的分割:对于单位职工购买的公房,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割,包括购得完全产权和部分产权的情况。
4. 房屋增值价值的主张:在离婚时,对于房屋增值的部分,可以通过价格评估来确定现有价值,并进行相应的补偿。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关于审理离婚案件中公房使用、承租若干问题的解答》,对于夫妻承租公房的处理给出了明确的指导意见,包括承租条件和处理原则。
为避免离婚后的财产分割纠纷,当事人可以在结婚前对房屋进行婚前个人财产公证,并通过签署书面财产协议来约定财产归属,以维护自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