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4 更新时间:2024-02-01
根据城镇居民的身份和年龄,死亡赔偿金的计算方式如下:
1. 城镇居民死亡赔偿金 = 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20年
2. 对于60周岁以下的人员,死亡赔偿金 = 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20年
3. 对于60周岁至75周岁的人员,死亡赔偿金 = 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20 - (实际年龄 - 60))
4. 对于75周岁以上的人员,死亡赔偿金 = 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5年
根据农村居民的身份和年龄,死亡赔偿金的计算方式如下:
1. 农村居民死亡赔偿金 = 上一年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N
2. 对于60周岁以下的人员,N = 20年
3. 对于60周岁以上的人员,N = (实际年龄 - 60)
4. 对于75周岁以上的人员,N = 5年
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
过失致人死亡罪的犯罪行为具有以下表现:
过失致人死亡罪的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即年满十六周岁以上、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过失致人死亡罪的犯罪主观表现为过失,包括过于自信的过失和疏忽大意的过失两种。这种过失是针对死亡结果而言。
1. 过于自信的过失致人死亡与间接故意杀人的界限:
过于自信的过失致人死亡和间接故意杀人都造成了死亡结果,都对结果的可能发生有预见,但都不是希望这种结果出现。二者的本质区别在于,过于自信的过失致人死亡是行为人轻信可以避免死亡结果发生的客观条件能力、经验和环境等;而间接故意杀人则是行为人持有一种放任死亡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
2. 疏忽大意的过失致人死亡与意外事件致人死亡的界限:
疏忽大意的过失致人死亡和意外事件致人死亡的关键区别在于行为人对死亡结果的出现是否应当预见。如果行为人应当预见到死亡结果的出现,但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导致死亡结果发生,那么就构成过失致人死亡;而如果行为人不应当预见到死亡结果的出现,或者说不可能预见到,但结果仍然发生了死亡,那么就属于意外事件致人死亡,行为人不负刑事责任。
综上所述,以上是关于过失致人死亡罪赔偿标准、特征以及认定的相关法律知识。在过失致人死亡的情况下,赔偿的项目主要包括丧葬费、被抚养人生活费以及死亡赔偿金。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欢迎咨询相关法律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