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4-02-29
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对于因征收土地而导致停产停业损失的补偿,需要考虑房屋被征收前的效益、停产停业期限等因素。具体的补偿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
在征地依法报批之前,当地国土资源部门应以书面形式告知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有关征地的用途、位置、补偿标准、安置途径等情况。告知后,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在拟征土地上的附着物和青苗,一律不予补偿。
国土资源部门会同交通、林业部门对拟征土地的权属、地类、面积以及地上附着物的权属、种类、数量等进行调查,并与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和地上附着物产权人、各市动迁办公室共同确认调查结果。
在征地依法报批之前,国土资源部门应告知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有关补偿标准、安置途径的听证申请权。如果当事人申请听证,应按照《国土资源听证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听证。
国土资源部门根据制定的补偿标准,与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个人签订征地补偿协议,并将协议作为征地报件的必备附件一同上报。
经依法批准征收的土地,除涉及国家保密规定等特殊情况外,省国土资源厅通过媒体向社会公示征地批准事项。县(市)国土资源部门应按照《征用土地公告办法》的规定,在被征地所在村、组公告征地批准事项。
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经市、县政府批准后,应按照法律规定的时限向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支付征地补偿安置费用。当地国土资源部门要与农业、民政等有关部门协同,对被征地集体组织内部征地补偿安置费用的分配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
如果农民不同意征地,在征地不合法的情况下,农民有权表示不同意。如果是对征地补偿不满意,农民可以请求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进行协调。
根据《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三款的规定,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经批准的征收土地方案,拟订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并在被征收土地所在的乡(镇)、村公告,听取被征收土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意见。对于补偿标准有争议的情况,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进行协调;如果协调不成,由批准征收土地的人民政府进行裁决。征地补偿、安置争议不影响征收土地方案的实施。
综上所述,农村土地被征用赔偿的具体标准并没有明确规定,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如果您还有其他疑问,欢迎咨询我们,我们将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