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解读:案结事了与刑事审判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刑事诉讼法律法规 > 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法律知识

多维解读:案结事了与刑事审判

点击数:19 更新时间:2024-05-18

 
319353

案结事了在刑事审判中的现实意义

一、 案结事了是新形势下刑事审判工作的归宿

刑事司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刑事法官需要在刑法规范与生活事实之间寻求正义。案结事了反映了刑事审判法官的司法理念,是和谐司法的必然要求。

从矛盾论的角度来看,案结事了是矛盾化解的要求。社会矛盾的关联性、敏感性、对抗性不断增强,我们需要通过化解矛盾来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刑事案件可能涉及到被告人、被害人以及公众利益,对社会秩序和公众价值观念产生影响,因此案结事了在矛盾化解中起到重要作用。

从效果论的角度来看,案结事了是刑法效果的理想目标。刑罚应该既是一种报应,又是一种预防和矫正。案结事了追求打击的法律效果与矫正、教育的社会效果的统一,符合刑法哲学发展的价值需求。

从发展论的角度来看,案结事了是刑罚矫正的内在趋向。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刑罚趋轻趋缓,回归矫正成为刑事政策的世界性趋势。

从生演论的角度来看,案结事了是法律社会化的衡平之举。随着人们社会化历程的增加,刑罚矫正和社会矫正的可能性增加。案结事了可以实现刑事审判的衡平。

二、 宽严相济司法政策是刑事审判案结事了的基石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是和谐社会背景下我国现行刑事政策的历史回归和理性定位。根据时势和社会需求,我国刑事司法工作一直坚持宽严相济的政策,保障了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

宽严相济政策的理解不仅仅局限于罪刑法定原则,更要考虑到社会背景和时代需求。刑事司法政策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宽严相济地处理案件,既要根据罪行严重程度进行严厉打击,又要根据社会矫正的需要进行宽大处理。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能够衡量社会时势,因时制宜,事半功倍。中国古代刑罚传统中的宽严相济的量刑方针体现了官吏用刑讲究权衡,根据时势、世风对具体犯罪的处罚量刑要求进行灵活调整。现代社会刑法的科学性和人性化能够更好地衡平宽严,实现刑事审判的和谐发展。

延伸阅读
  1. 从犯的法律地位及其处罚
  2. 职务侵占罪是否可对房产实施执行?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如果犯罪分子通过职务侵占行为获取了财产,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时是可以对房屋进行执行的。
  3. 合议庭考评制度的必要性
  4. 2007年1月1日起,最高人民法院重新收回死刑复核权
  5. 信用卡逾期了还不上怎么办能坐牢吗

刑事诉讼法律法规热门知识

  1. 爷爷的犯罪记录对孙子的影响
  2. 未成年杀人犯罪嫌疑人刑事责任年龄的认定
  3. 国际刑事司法协助原则
  4. 网上开设赌场罪主犯未被抓能开庭吗
  5. 附条件不起诉案件中的被害人是否可以自诉?
  6. 治安处罚的案底能消吗
  7. 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特点及法律关注
刑事诉讼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刑事诉讼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刑事公诉案件须知
  3. 如何申请减刑、假释
  4. 刑事诉讼中被告人应当如何拒绝辩护
  5. 立案的条件有哪些
  6. 刑事强制措施
  7. 如何申请取保候审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