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4-01-14
自诉是公诉案件的对称,指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为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直接向司法机关提起诉讼,并由司法机关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人民法院对于自诉案件进行审查后,可以按照以下情形进行处理:
对于犯罪事实清楚,有足够证据的自诉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开庭审判。
对于缺乏罪证的自诉案件,如果自诉人无法提供补充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说服自诉人撤回自诉,或者裁定驳回。
如果自诉人经两次依法传唤后,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人民法院将按撤诉处理。
在法庭审理过程中,如果审判人员对证据有疑问,需要调查核实,将适用相关法律规定进行处理。
人民法院对自诉案件可以进行调解。自诉人在宣告判决前,可以与被告人自行和解或者撤回自诉。但是,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第一百七十条第三项规定的案件不适用调解。
在自诉案件的诉讼过程中,被告人可以对自诉人提起反诉。反诉适用自诉的规定。
1、依法保护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原则
对于提起的自诉案件,只要符合上述要求,即具备基本的犯罪事实及基本的证据或证据线索,应予立案受理。是否构成犯罪,是否处以刑罚需经案件审理后作出裁判,不能以"构成犯罪,追究刑罚"为立案标准。
2、不重复司法介入原则
对于自诉人就同一事实,向公安机关控告,公安机关已立案处理,或尚未处理的,不应立案。
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关于自诉案件的审理期限比较特殊的相关问题,可以参考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