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4-08-3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条规定,假冒注册商标罪的级别管辖范围的确定是一个重要问题。根据刑事案件的原则,一般情况下应由犯罪行为地的人民法院进行管辖。犯罪地是指犯罪行为发生地,对于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财产犯罪,犯罪地包括犯罪行为发生地和犯罪分子实际取得财产的犯罪结果发生地。被告人居住地也包括被告人的户籍所在地和居所地。
假冒注册商标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客体要件、客观要件、主体要件和主观要件。
客体要件包括国家对商标的管理制度和他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本罪的犯罪对象是他人的注册商标。商标是指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对其生产、制造、加工、拣选或经销的商品或提供的服务项目上采用的,由文字、图形、字母、数字、声音、三维标志和颜色或其组合构成的,能够将其商品或提供的服务与他人的商品或提供的服务区别开来的,具有显著特征的可视性标志。在中国,商标的专用权采用注册原则,即按照申请注册的先后来确定商标权的归属。只有注册商标才受《商标法》保护,未注册的商标不在保护之列。根据刑法第213条的规定,假冒注册商标罪的犯罪对象只包括商品商标,不包括服务商标。
客观要件表现为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情节严重的行为。具体来说,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包括以下情形:行为人从未获得过注册商标所有人使用其注册商标的许可;行为人虽然曾经获得过注册商标所有人的使用许可,但在许可使用合同规定的使用期限届满后,仍然继续使用注册商标所有人的商标;行为人虽然曾经获得注册商标所有人的使用许可,但由于被许可人不能保证使用该商标的商品的质量等原因导致许可合同提前解除,行为人在合同解除后仍然继续使用该注册商标;行为人虽然获得了注册商标所有人的使用许可,但超越许可使用注册商标的商品范围使用;行为人虽然获得了注册商标所有人的使用许可,但超越许可使用注册商标的地域范围使用。在商业活动中使用是指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包括广告宣传、展览以及其他商业活动。
本罪的主体可以是自然人和单位。自然人只要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并实施了假冒注册商标的行为,即可构成犯罪。单位实施了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的行为,构成犯罪的,实行双罚制,即对单位判处罚金,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本罪的主观要件表现为故意,即行为人明知某一商标是他人的注册商标,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该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罪的行为人通常具有获利的目的,但以营利为目的不是构成本罪的要件。有些假冒商标的行为可能是为了损害他人注册商标的信誉等。不论出于什么动机或目的,均不影响本罪的构成。如果是出于过失,即确实不知道所使用的商标是他人已注册的商标,则不构成本罪,可以按一般的商标侵权行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