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钱欺诈:跑路行为是否构成诈骗?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欺诈 > 合同诈骗罪法律知识

借钱欺诈:跑路行为是否构成诈骗?

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4-01-28

 
313578

债务人失踪是否构成诈骗行为的判断标准

根据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第二项的规定,债务人失踪后是否构成诈骗行为,需要根据其行为目的和行为方式进行综合判断。

诈骗行为的定义

诈骗行为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手段,骗取较大数额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债务人失踪的情况

如果债务人失踪是为了逃避债务,以非法占有债权人财产为目的,那么可以认定其构成诈骗行为。这种情况下,债务人通过失踪来逃避债务,以非法占有债权人的财产,符合诈骗行为的特征。

债务人失踪的目的和意图

然而,如果债务人失踪并非出于逃避债务的目的,而仍然有还款的意愿,那么就不应将其行为认定为诈骗。在这种情况下,债务人的失踪可能是由其他原因引起的,而非出于非法占有的目的。

诈骗行为与经济合同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第二项的规定,如果行为人在合同签订后携带对方当事人交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定金、保证金等担保合同履行的财产逃跑,那么可以认定其行为属于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经济合同进行诈骗。

因此,在判断债务人失踪是否构成诈骗行为时,需要综合考虑债务人的行为目的、意图以及与经济合同的关系,并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进行判断。

延伸阅读
  1. 投资协议纠纷是否涉嫌诈骗
  2. 怎么判断是不是非法集资
  3. 诈骗罪的构成要件
  4. 非法集资员工不知情怎么判
  5. 合同诈骗的定义和行为要素

合同欺诈热门知识

  1. 本罪与合同纠纷的界限
  2. 合同诈骗罪的起诉程序及相关法律规定
  3. 构成欺诈行为的要件
  4. 合同诈骗罪的处理方式
  5. 案情
  6. 汽车销售合同中的常见陷阱
  7. 合同欺诈问题的研究背景
合同欺诈知识导航

合同纠纷解决方案

  1. 如何签订委托合同
  2. 乘人之危的合同效力待定
  3. 重大误解的合同可撤销可变更
  4. 一方迟延履行,另一方享有合同解除权
  5. 情势变更对合同的影响
  6. 合同预期违约的解除权
  7. 如何订立合同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