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约过失制度的适用范围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知识产权法 > 著作权法 > 著作权保护法律知识

缔约过失制度的适用范围

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3-11-22

 
307774

缔约上的过失(cupla in contrahendo)在德国法上的代表意义

一、缔约上过失的提出与发展

缔约上的过失(cupla in contrahendo)是由德国法学家耶林在其1861年发表的《缔约上过失—契约无效或未完成时的损害赔偿》一文中首次系统地提出的。耶林的理论旨在解决在缔约磋商阶段,当事人因对方的过失而受到信赖利益损害的赔偿问题。这一理论被学界誉为“法学上的发现”,并得到了广泛的理论和实务关注。

二、德国法上的缔约过失制度

1900年,《德国民法典》部分地采纳了缔约过失的理论成果。该法典并未将缔约过失作为一般性的法律原则加以规定,而是在法典中分别规定了几种典型的缔约过失行为。这些行为包括:不真实意思表示之无效或被撤销(第122条)、无权代理(第179条)以及给付自始客观不能或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第307条、308条)。这三种情形被选中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它们在实务中发生的频率较高,因此需要进行调整。在德国的民法实务中,《德国民法典》的缔约过失规定主要依赖于判例的发展。同时,在法学理论上也经历了长期的发展演变。例如,在对其法律基础的问题上,先后提出了侵权行为说、法律行为说、法律规定说以及诚信原则说等不同观点。德国法上的缔约过失制度已经日臻成熟、完善,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庞大复杂、适用范围广泛的制度。

三、缔约过失制度的国际影响

缔约上的过失理论的提出改变了以前受害方不能得到救济的不公正状况,使得当事人在缔约之际因对方的过失而蒙受的信赖利益的损害能够得到赔偿。因此,这一理论得到了世界众多国家的法学理论和立法的承认和采纳。然而,由于各国法律体系的差异以及对缔约过失的进一步发展,该理论在不同国家之间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差异。其中,缔约过失的适用范围是一个重要的领域。适用范围的差异是对该制度适用于哪些情况进行说明的结果,也是将缔约过失这一原则性的法律概念予以类型化的结果。由于各国对缔约过失的内涵认识不同以及归类标准的差异,导致在立法和学说上对缔约过失的适用范围有着较大的差别。因此,合理确定缔约过失制度的适用范围对于该一般性法律原则的适用以及进一步认识缔约过失制度的内涵与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德国法上的缔约过失制度具有最典型的代表意义

相关标签: 缔约是什么意思
延伸阅读
  1. 公司股东变更风险应该如何防范
  2. 合同法律师探讨先合同义务的若干问题
  3. 约定财产制的生效条件
  4. 婚前协议的有效性问题
  5. 国际仲裁裁决的承认和执行

著作权法热门知识

  1. 剽窃图片是否构成侵犯著作权
  2. 著作权代理的定义和特征
  3. 集体管理:信托关系而非代理
  4. 合同成立的要件
  5. 著作权侵权的诉讼时效及其适用范围
  6. 中国版权保护中心的定义
  7. 成约定金不适用定金罚则吗
著作权法知识导航

知识产权解决方案

  1. 假冒注册商标纠纷
  2. 商标构成的要素
  3. 合作作品中的著作权
  4. 职务作品的著作权人
  5. 著作权侵权损害赔偿计算
  6. 著作权申请登记
  7. 著作权的诉讼时效

热门合同下载

  1. 股份公司增资扩股协议范本
  2. 厂家和经销商代理合同范本
  3. 视频广告点播服务合同范本
  4. 债转股投资协议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