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财产分割协议的效力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婚姻家庭 > 夫妻财产 > 夫妻财产协议法律知识

离婚财产分割协议的效力

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3-11-26

 
301864

离婚财产分割的法律效力

夫妻共同财产的法律规定

离婚财产分割是指根据法律规定,在离婚时将夫妻共同财产划分为各自的个人财产。根据现行《婚姻法》第17条到第19条的规定,夫妻共同财产是指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取得的财产,具体内容以列举式和概括式的方式进行规定。

财产分割协议的法律效力

财产分割协议在生效后具有法律效力。根据合同法的规定,财产分割协议的法律效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表明当事人的约定得到法律的肯定,当事人的合同权利会得到法律的保护;二是合同约定的内容开始实际履行。财产分割协议的效力内容也体现在两方面:双方当事人的约定得到法律的肯定,双方当事人应全面履行协议约定的内容。在履行方面,财产分割协议适用合同法有关履行的规定。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财产分割协议并没有强制执行力,与诉讼离婚中的调解书不同。调解书中的财产处理部分经过法官主持和司法审查,具有强制执行力。相比之下,财产分割协议并没有经过司法审查,因此在财产分割协议履行发生争议时,与其他合同一样,必须经过合法性审查。如果确认其合法性后,待形成裁判文书后,才可申请执行。

财产分割协议与离婚诉讼的关系

财产分割协议不能作为离婚诉讼中财产分割的依据。财产分割协议是协议离婚的一部分,与离婚诉讼是两种完全独立的离婚制度,二者在具体程序操作上是不可互用或混同的。协议离婚中的自愿原则贯穿了每一个环节,包括财产分割。在财产分割协议中,一方可将自己的财产以财产分割的名义给予对方,这与诉讼离婚中只分割夫妻共同财产的原则不同。因此,财产分割协议只能作为协议离婚的一个环节,不能用于诉讼离婚中。

财产分割协议的无效、变更和撤销

财产分割协议在婚姻登记机关发给离婚证时生效,并具有法律效力。然而,如果财产分割协议的内容存在无效、可变更或可撤销的情况,其效力将受到相应影响。财产分割协议作为当事人之间处理财产问题的自由约定,可能存在约定内容是否合法的问题。

根据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的规定,如果财产分割协议存在以下情形,协议将被认定为无效: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可以向法院起诉,主张协议无效。人民法院经审查后认为协议符合上述规定的,应确认其无效并作出裁判。需要补充的是,当事人不得以财产分割协议已提交过婚姻登记机关审查为由,主张协议有效。婚姻登记机关只对财产分割协议进行形式审查,不对其内容的合法性进行实质审查。因此,婚姻登记机关的审查不能作为财产分割协议合法性的依据。

根据合同法第五十四条的规定,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合同以及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变更或撤销。财产分割协议也适用该条规定,但在判断是否符合构成条件时需要进行细致的分析。

关于欺诈、胁迫的标准,与一般合同的认定标准没有区别。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规定,如果在审理财产分割协议时未发现欺诈、胁迫等情形,应当依法驳回当事人的诉讼请求。

关于重大误解的标准,主要指对约定内容本身的重大误解,且必须达到“重大”程度。重大误解不包括对法律规定的误解。如果将价值很小的文物误认为价值很大并以此为基础分给财产,就属于重大误解。但如果认为财产分割协议并不产生法律效力,财产分割应在协议离婚后另行起诉解决的误解则不属于重大误解。

对于乘人之危的标准,一个难点是一方利用对方急于离婚的心态要求多分财产,而对方又同意多分的情形是否构成乘人之危。在这种情况下,笔者认为不应属于乘人之危。乘人之危的本意是一方利用他人的困境,使他人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作出承诺,并在当时的情形下,他人只有获得一方提供的条件或帮助才可能摆脱困境。对方利用对方急于离婚的心态要求多分财产并不符合乘人之危的本意。因为诉讼离婚造成的时间拖延是法律制度形成的,当事人必须承受。这种“危”并不损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因此不应属于乘人之危中的“危”。如果一方愿意放弃财产权利以获得较快离婚,也不能算作被对方所“乘”,只能推定多分给对方财产是其当时的真实意思表示。因此,在处理财产分割协议时,对于是否构成乘人之危的认定要更加严格。只有一方利用对方显著不利的状况迫使对方签订明显损害其合法权益的财产分割协议时,才可认定为乘人之危。例如,一方生病急需现金,对方同意提供现金但要求分得价值更大的其他财物,可认定为乘人之危。

至于显失公平的标准,在适用时应更加严格。显失公平主要参照市场经济中的公平、等价有偿原则。然而,在财产分割协议中,最主要的原则是自愿原则。因此,财产分割协议的分配是否公平不应该用更具有社会性评价意义的公平、等价有偿原则来考察。只要签订的财产分割协议不存在欺诈、胁迫、重大误解或乘人之危的情形,当事人自愿将大部分甚至全部财产给予对方,一般都不应被认定为显失公平。只有当事人文化、法律知识匮乏,一方自愿分得的财产相对较少且其分割导致离婚后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的情况下,可以以显失公平为由合理调整分割方案。

财产分割协议的变更和撤销

在程序上,只要当事人在规定的时间内起诉,法院应当受理,以保护当事人的诉权。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规定,如果男女双方协议离婚后一年内反悔,请求变更或撤销财产分割协议,法院应当受理。如果经审查后发现符合变更或撤销的条件,法院将驳回当事人的诉讼请求。由于财产分割协议也适用婚姻法的规定,因此,引起的纠纷只能向法院起诉,不能约定提交仲裁机构仲裁。

延伸阅读
  1. 正式离婚协议书范本
  2. 婚姻法司法解释(二)
  3. 离婚过户房产的时效问题
  4. 房产未下证离婚的办理方式
  5. 男女离婚房子如何办理过户

夫妻财产热门知识

  1. 法院调解离婚房产过户费的计算方法
  2. 如何确认婚姻保证书的效力?
  3. 离婚后变更夫妻共同财产的法律程序
  4. 离婚房产过户的流程和材料
  5. 离婚房屋贷款变更手续的法律要求
  6. 一、离婚案件中房产价格的确定
  7. 如何做婚前财产公证
夫妻财产知识导航

婚姻家庭解决方案

  1.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2. 军人无重大过错时的离婚
  3. 父母共同出资,产权登记一方子女名下的房产分割
  4. 离婚时如何分割有限责任公司的出资财产
  5. 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赔偿,离婚时如何分割
  6. 离婚时如何分割一方以个人财产投资取得的收益
  7. 协议离婚后,对财产分割有异议的可以起诉

婚姻家庭合同下载

  1. 销售人员保密协议范本
  2. 股份赠与协议范本
  3.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
  4. 湖南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