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5 更新时间:2023-09-05
根据《婚姻法》及相关司法解释规定,子女抚养费包括子女的生活费、教育费、医疗费等费用。生活费应根据当地平均生活水平和对方实际负担能力判决给付,教育费应根据子女受教育的实际情况判决给付,医疗费应无论子女是否患病都应判决给付。
根据《婚姻法》第三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确定子女抚养费数额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由双方当事人协议,只要双方当事人达成一致意见,法院应予确认;二是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在判决抚养费数额时,应遵循实际需要原则和合理负担原则。
生活费的实际需要应以当地统计部门确定的城镇居民和农民年平均生活费水平为准。教育费的实际需要应根据离婚时子女就读的学校性质确定。离婚时子女在公立学校就读的,按公立学校收费标准计算;离婚时子女尚未入托或入学的,应根据公立托儿所、幼儿园及学校的收费标准判决。医疗费应根据子女可能发生的医疗费用判决。
根据已确定的抚养费数额,根据父母各方的实际经济收入合理确定应分担的比例。具体分配比例应根据以下情况而定:离婚时父母双方经济收入情况相当的,应平均负担;离婚时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经济收入好于或大大好于另一方的,应负担大部分抚养费;离婚时一方无劳动能力或生活来源的,子女应由有抚养能力的一方直接抚养,并承担全部费用;离婚时一方无劳动能力或生活来源的母方必须直接抚养哺乳期间的子女,父方应负担全部抚养费。
抚养费应包括子女的生活费、教育费、医疗费等费用。有固定收入的工薪阶层且没有多少积蓄的,抚养费数目一般可按照收入的20%-30%确定。无固定收入的,抚养费的数目可依当年的收入或同行业的年平均收入确定。对于存在特殊情况的,如私营企业主或子女残疾的,应适当考虑增加或减少抚养费的数额。
在抚养费数额确定后,应根据给付方的实际履行能力和执行便利性确定抚养费的给付方式。可以采取按月、季、年给付或一次性付清的方式。
根据《婚姻法》第三十七条第二款的规定,子女在必要时可以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过协议或判决原定数额的要求。请求方应就情势的变更负举证责任。在以下情况下,应支持原告变更抚养费数额的请求:一方经济收入大量减少,独自抚养子女确无实际能力;原抚养费数额明显不足,对方经济收入增加又有给付能力;子女患重大疾病,直接抚养子女一方难于负担全部的医疗费用;给付子女抚养费一方丧失劳动能力或因下岗等原因导致无生活来源或经济收入大幅度减少。
根据我国婚姻法规定和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抚养费的给付期限分为三种:无条件给付期限、有条件的不给付期限和有条件的给付期限。无条件给付期限一般指从子女出生到18周岁为止;有条件的不给付期限一般指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依靠其自己劳动收入能维持当地的一般生活水平,父母可停止给付抚养费;有条件的给付期限一般指尚未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丧失劳动能力或收入不足以维持生活的成年子女、尚在校就读的成年子女等情形,父母仍应负担抚养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