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7 更新时间:2023-11-09
原告需要向人民法院提交起诉书,并根据被告人数提交副本。口头起诉也可以作为一种方式。
人民法院在收到起诉书或口头起诉后进行审查。如果符合起诉条件,将在7天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如果不符合起诉条件,将在7天内判定为不予受理并通知当事人。
被告在收到起诉状副本后的15天内需要向法院提交答辩状,法院应在5天内将答辩状副本送达给原告。
人民法院将组成合议庭并通知原告和被告。
人民法院确定开庭时间后,将在开庭前3天通知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如果是公开审理,还将公告当事人姓名、案由以及开庭的时间和地点。
当拆迁人与被拆迁人达成协议后,一方或双方当事人反悔,未经行政机关裁决,仅涉及房屋补偿、安置等问题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拆迁补偿安置协议是约定拆迁当事人之间民事权利与义务关系的合同,具有约束力。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协议或不符合约定,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对方承担民事责任。
如果拆迁人与被拆迁人或拆迁人、被拆迁人与房屋承租人无法达成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应经当事人申请,由同级拆迁管理部门裁决。只有经行政裁决后,当事人仍不满意,方可提起行政诉讼。行政裁决是行政诉讼的前置程序。
裁决的实施机关是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如果该部门是被拆迁人,由同级人民政府裁决。裁决应在收到申请之日起30日内作出。
任何一方当事人或与行政裁决有法律上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裁决不服,可以在裁决书送达之日起3个月内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将对行政裁决的事实认定、行政程序、法律适用、是否超越职权和滥用职权等进行全面合法性审查。
拆迁纠纷的诉讼程序可以分为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两种。民事诉讼适用于拆迁补偿款分配纠纷等内部纠纷,而行政诉讼适用于被拆迁人与拆迁行政机关之间的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