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征收模式,被拆迁人应当注意?
点击数:5 更新时间:2023-07-23
导读:而所谓的“预征收”,则是一些地方琢磨出来的一套全新模式,即先组织潜在的被征收人进行“预签补偿协议”,将补偿标准、数额、方式都谈好了,之后待预签约达到一定比例时(如80%-95%),让房屋征收决定生效,正式启动补偿和搬迁工作。
预征收模式:违反法律规定的怪异做法
引言
在一些号称“2个月内签约率突破95%”的征收项目中,存在着一个被征收人应高度警惕的现象——预征收,也称为模拟征收。虽然这种征收活动看似高效且合乎民意,但实际上违反了现有的法律规定,对被征收人的权益构成了巨大风险。
预征收模式的定义
预征收是一种全新的模式,一些地方创造出来的,其程序与《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规定的征收程序不同。在预征收模式中,征收方先与潜在被征收人进行“预签补偿协议”,约定补偿标准、数额和方式。待预签约达到一定比例时(如80%-95%),房屋征收决定生效,正式启动补偿和搬迁工作。
预征收模式的危害
预征收模式对征收方有利,因为它利用程序手段将被征收人的补偿利益与签约绑定,通过对被征收人施加压力,迫使他们在集体利益的考虑下匆忙签约。这样一来,征收方可以逐一击破被征收人,迅速达到高签约率。然而,在这个过程中,被征收人的协商和博弈空间被大大压缩,他们承受来自外界的签约压力,而征收方则独自获得利益。
被征收人的应对策略
对于被征收人而言,他们应该意识到预签约行为与正常征收程序中的签约行为没有任何区别,因此如果对征收补偿安置结果不满意,就不要轻易进行预签约。被征收人的签约行为不仅会给自己带来困扰,还可能对其他被征收人施加压力。因此,被征收人应该明智选择,不轻易在任何协议或合同上签字,以争取更多的维权时间和空间。
聘请专业律师的重要性
预签约模式的泛滥反映了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在征地拆迁领域,虽然有法律法规可依,但各种违反现有法律规定的行为层出不穷。因此,解决补偿安置问题已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法律问题,而是一个复杂的利益平衡过程。在这种情况下,聘请专业征收维权律师介入,协助被征收人与征收方进行协商、沟通和谈判,是解决问题最高效、可行的方式。相比于贸然起诉至法院,聘请律师能更好地保护被征收人的利益,避免费力不讨好的无用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