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2-11-09
根据商标法的定义和贴牌生产的法律特征来看,贴牌生产不构成商标侵权。贴牌生产是指承揽加工带有他人注册商标的产品的行为,其中使用商标的行为并不符合商标法中商标使用的定义。
贴牌生产是一种合作经营生产模式,原始设备制造商接受商标权人的委托,进行产品的开发和制造,并将产品贴附委托方提供的商标,然后全部交由委托方销售或经营,同时收取加工费用。近年来,这种生产方式在国内涉外加工贸易中越来越流行,但也引发了许多纠纷。
未经商标注册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商标,构成商标侵权。这种侵权形式可以分为以下四种情况:
(1) 被控侵权的商标与注册商标相同,被控侵权商标所使用的商品与注册商标所核定使用的商品属于同一种类。
(2) 被控侵权的商标与注册商标相同,被控侵权商标所使用的商品与注册商标所核定使用的商品类似。
(3) 被控侵权的商标与注册商标近似,被控侵权商标所使用的商品与注册商标所核定使用的商品属于同一种类。
(4) 被控侵权的商标与注册商标近似,被控侵权商标所使用的商品与注册商标所核定使用的商品相类似。
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也构成商标侵权。
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也构成商标侵权。
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更换商标的商品投入市场,也构成商标侵权。这种行为被称为“反向假冒”。
以下行为属于给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的行为:
(1) 将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相近似的文字作为企业的字号,在相同或类似商品上突出使用,容易使相关公众产生误认。
(2) 复制、摹仿、翻译他人注册的驰名商标或其主要部分,在不相同或不相类似商品上作为商标使用,误导公众,可能损害该驰名商标注册人的利益。
注册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相近似的域名,并通过该域名进行相关商品交易的电子商务,容易使相关公众产生误认,也构成商标侵权。
商标侵权的认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贴牌加工并不属于商标侵权行为的范畴。商标侵权包括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未经许可更换注册商标并投入市场等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