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5 更新时间:2023-11-29
根据《侵权责任法》规定,医疗机构有过错时,才承担与过错程序相适应的赔偿责任。因此,在医疗纠纷发生时,患方需要承担举证责任来证明医疗机构的过错。患方通常会提出医疗过错鉴定的申请,以便能够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
患方提出医疗过错鉴定申请后,需要向法院提交证明医疗机构过错的鉴定材料。同时,医疗机构也有权提供证据证明自身无过错。法院会安排双方在确定的时间内进行质证,双方主要就鉴定材料的真实性进行辩论。
法院将鉴定材料移交给技术科后,技术科会与医患双方共同选择一个司法鉴定机构进行医疗过错鉴定。如果双方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可以通过抽签或摇号的方式来决定鉴定机构。
法院技术科确定鉴定机构后,将鉴定材料移送给鉴定机构。鉴定机构在接到材料后会进行审查,并决定是否受理。如果鉴定机构决定受理,会在鉴定前组织医患双方进行听证会,双方可以提交材料并陈述各自的意见。
在鉴定过程中,如果鉴定机构认为双方提交的材料有所遗漏,可以通知法院要求医患双方补充鉴定所需材料。法院会通知双方提交补充材料,并经过质证后将材料移交给技术科,由技术科再次移交给鉴定机构。
鉴定机构根据医患双方提交的材料和陈述,组织专家进行鉴定,并出具司法鉴定书,详细说明医疗机构是否存在过错以及过错的参与程度。
申请人还可以要求补充鉴定,补充鉴定是对原司法鉴定结论的补充,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如果对鉴定结论不满意,可以申请重新鉴定。
医疗过错鉴定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处理相关问题,准确判断医护人员在事故中的过错程度,从而确定各方的责任。以上是医疗过错鉴定的六个环节,如果您对此不太了解,建议寻求专业的医疗事故律师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