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7 更新时间:2023-10-11
一般来说,医学会负责承担医疗事故鉴定工作。设区的市级地方医学会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直接管辖的县(市)地方医学会负责组织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医学会负责组织再次鉴定工作。在全国范围内,中华医学会可以组织疑难、复杂并对全国具有重大影响的医疗事故争议进行技术鉴定工作。医学会设立了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办公室,专门负责组织鉴定和日常工作。如果委托医学会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应按规定缴纳鉴定费。如果双方当事人共同委托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应由双方当事人协商预先缴纳鉴定费。
医疗事故鉴定主要涉及三个主体:
医患双方在发生医疗纠纷后可以协商一致,到国家法律规定的组织进行医疗事故鉴定,即当地的卫生行政部门主管。这个卫生行政部门下的医学会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因此,无需担心鉴定的公正性。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到医学会进行医疗事故鉴定必须由医患双方协商一致。
地方卫生行政部门收到关于医疗机构存在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投诉,并在卫生部门许可下,患者可以自行提出医疗事故鉴定请求。此外,如果卫生部门接到医疗事故的病人家属单方面请求进行医疗事故鉴定,也可以进行鉴定。这两种情况都是在未进行诉讼之前,即未经过法律程序之前。如果医疗事故已经进入法律程序,即法院已受理,那么医学会将不会进行医疗事故鉴定。因此,出现了第三种主体。
当事人在进行法律程序时,可以申请进行医疗事故鉴定。如果法院认为有必要进行医疗事故鉴定,那么就会进行鉴定。无论当事人是否申请,医学会都必须进行医疗事故鉴定。因此,在进行法律程序之前,大家务必注意在鉴定医疗事故之前收集证据,以维护自己的权益。
综上所述,从事医疗事故鉴定的主体必须是医学会,而且医学会属于国家认定的鉴定部门,只有这样,鉴定结果才具有合法性。如果对鉴定结果有任何异议,可以再次申请重新鉴定,只要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就可以获得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