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3-09-23
根据相关规定,医疗事故鉴定的结果需要在75天内出具。具体流程如下:
当事人提出医疗事故鉴定申请后,卫生行政部门应在10日内作出受理决定,并在5日内将相关材料交给医学会组织进行鉴定。
医学会受理鉴定后的5日内,应通知当事人准备相关材料。
当事人在收到通知之日起10日内,需要将相关材料提交给医学会。
医学会接到材料后的45日内,将组织鉴定并出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
要认定医疗过错,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医疗事故的主体是合法的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
医疗过错必须发生在诊疗护理工作中,包括为此服务的后勤和管理。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违反了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
医疗事故的直接行为人在诊疗护理中存在主观过失。
患者存在死亡、残废、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等人身损害后果。如果损害程度不及此程度,则不能认定为医疗事故。
医疗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在发生多因一果的情况下,需要具体分析各自原因与作用,慎重判定。
进行医疗事故鉴定时,医疗机构需要提供以下材料:
包括病程记录、死亡病例讨论记录、疑难病例讨论记录、会诊意见、上级医师查房记录等病历资料原件。
包括住院志、体温单、医嘱单、化验单(检验报告)、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特殊检查同意书、手术同意书、手术及麻醉记录单、病理资料、护理记录等病历资料原件。
如果有抢救急危患者的情况,需要提供在规定时间内补记的病历资料原件。
需要提供封存保留的输液、注射用物品和血液、药物等实物,或者依法具有检验资格的检验机构对这些物品、实物作出的检验报告。
还需要提供与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有关的其他材料。
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的主要医务工作人员在接诊运输、登记检查、护理治疗诊疗等活动中,未尽到应有的措施和治疗水平或措施不当、治疗态度消极、延误时机,告知错误,误诊漏诊、弄虚作假错误干预等不良行为,违反了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