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何种医疗过失行为才需要承担责任?
点击数:3 更新时间:2023-08-11
导读:发生何种医疗过失行为才需要承担责任,应当是根据不同的情况来作出判断的,具体的也可以以司法鉴定结果为准。比如说导致患者死亡或者是可能存在着二级以上医疗事故的情况,需要在12个小时之内报告。
何种行为构成医疗过失,需由司法鉴定机构鉴定
为了确定何种行为构成医疗过失,需要由司法鉴定机构进行鉴定。当发生以下情形时,医疗机构应在12小时内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 导致患者死亡或可能为二级以上的医疗事故;
- 导致了3人以上人身损害的后果;
- 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处理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程序和办法
发生重大医疗过失行为时,医疗机构应按照以下程序进行处理:
- 当事人协商解决中,医方在解决后的7日内履行报告义务。如果需要鉴定,双方应共同委托鉴定,并由双方协商预交和承担鉴定费用。在争议解决之前,卫生行政部门没有主动处理的职责。对于重大医疗过失事件,医方应在12小时内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由卫生行政部门组织调查,进行医疗事故判定或移交给医学会鉴定,鉴定费用由医方承担。可见,准许当事人在重大医疗过失事件中协调解决民事责任之外的事宜,否定了卫生行政部门的法定职责,与法意相悖。
- 尽管当事人可以根据此申请处理,但申请后应适用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处理程序。当事人申请处理时,卫生行政部门应在10日内进行审查,决定是否受理,并在受理后进行判定或移交鉴定。申请人需预交鉴定费用,如果不构成医疗事故,则由申请人承担费用。诚然,如果医方违反报告规定发生重大医疗过失事件,患者可以申请处理。但是,处理程序和各方的职责、权利和义务之间存在如此大的差异,难以理解。唯一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医患双方是否存在争议,无论医患双方是否存在争议,医方都有报告义务。如果医方违法不报告,那么他们的义务就更少了。这是不合理的。因此,我们认为当事人申请处理争议时,可能不属于适用申请处理程序的范围,尤其是在涉及重大医疗过失行为时。报告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目的是推断其是否属于医疗事故,仍需进行判定或鉴定,这与医患双方对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争议一样。因为医疗机构没有报告,所以适用申请程序是没有道理的。
- 同样适用诉讼优先原则,即凡是可以在诉讼中处理的问题,卫生行政部门不处理或终止处理。但仍应履行责令医方采取救治措施、对违反报告义务行为进行处罚等行政专有职权。诉讼优先原则明确适用于当事人申请处理争议的情形。似乎由于报告引发的行政处理程序不应该终止。但这必然导致不同国家机关对同一问题同时作出认定,这是不合适的。另一方面,医学会对已受理的事故鉴定不予受理,这将导致卫生行政部门可能无法处理。因此,我们认为,由于报告引发的行政处理程序,除了行政职权处理的事项外,应终止处理。
在医疗事故发生后,必然会产生医患纠纷。目前,我国医患关系非常紧张,因此在处理医疗过失行为时必须非常慎重。如果无法确定具体的过错程度,可以委托当地的医学会进行司法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