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6 更新时间:2023-08-04
当发生医患纠纷时,需要进行医疗事故鉴定。可以选择的鉴定机构有: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地方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等。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由设区的市级地方医学会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直接管辖的县(市)地方医学会负责组织。再次鉴定工作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医学会负责组织。
医疗事故赔偿协议应包括以下内容:医疗机构和患方双方当事人、患者的基本情况、双方共同认定的医疗事故等级、医疗事故原因、赔偿数额、赔偿款给付时间、违约责任等。
医疗事故等级是医疗机构和患方认定赔偿数额的关键因素。在签订医疗事故赔偿协议书时,双方当事人必须就该医疗事故有了明确的等级鉴定,并且该鉴定必须是双方都认可的。
在签订医疗事故赔偿协议书时,患者应详细写明医疗事故原因,即医疗机构在该事故中存在过错,并且该过错与人身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赔偿数额应当精确全面、有理有据,作为医疗事故赔偿协议书的核心。赔偿款项给付时间应当具体确定,不应使用“大约、左右、大概”等模糊数字。
协议书中应增加医疗机构逾期不予给付赔偿款项的违约责任规定,如果延误了患方的治疗导致病情恶化,后续治疗费用应由医疗机构承担。另外,也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付款事宜。
需要注意的是,医疗事故必须经过鉴定才能生效,不符合要求的机构没有进行鉴定的资格,出具的报告也没有法律效力。因此,必须特别注意选择合法的医疗鉴定机构,否则无法正常进行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