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4-01-21
合伙合同纠纷与加盟合同纠纷有着本质的区别。合伙合同的特征是合伙双方共同承担风险、共享利益,而加盟合同则不同。在合伙合同纠纷中,原告需要亲自出庭,若未委托代理人出庭,将被视为自动撤诉。个人合伙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公民按照协议的约定,各自提供资金、实物、技术等,共同经营并共担盈亏,对合伙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经济组织。个人合伙纠纷则指合伙人在合伙活动中因权利和义务的不当履行而引起的争执。
处理个人合伙纠纷应遵循以下五项原则:
在调解个人合伙纠纷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若公民按照协议提供资金和实物,并约定参与合伙盈余分配但不参与合伙经营或劳动,或者提供技术性劳务而不提供资金和实物但约定参与盈余分配,则视为合伙人。
合伙人对个人合伙所欠债务承担无限清偿责任。
若合伙人只提供技术性劳务而不提供资金和实物,在合伙经营中发生亏损时,对外应承担连带责任;对内则应按照协议约定的债务承担比例或技术劳务折抵的出资比例承担。若协议未规定比例,则可按约定的或合伙人实际的盈余分配比例承担。若没有盈余分配,则按照其他合伙人平均投资比例承担。
在合伙经营过程中,若有啬合伙人,应订立入伙合同。
若合伙人要求退伙,若书面协议中有约定,则按照协议处理;若没有书面协议,则原则上应准许。
若在合伙经营期间发生亏损,合伙人退出合伙时未按约定或未合理分担合伙债务的,退伙人应承担清偿责任;若退伙人已分担合伙债务,则对其参加合伙期间的全部债务仍负连带责任。
在合伙终止时,若合伙人间有书面协议,则按照协议处理;若没有书面协议且协商不成,则应考虑多数人意见酌情处理,若合伙人出资额不等,则可按出资额占全部合伙额较多的合伙人意见处理,但要保护其他合伙人的利益。
当合伙期间发生亏损时,若合伙人退出合伙时未按约定分担债务,需承担相关的清偿责任。这种情况容易引发纠纷,因此可通过人民法院诉讼、仲裁或调解来解决。
在合伙合同纠纷到达人民法院时,法院需确定案由,一般按照合伙合同纠纷来处理,而非按照加盟合同处理。这意味着合伙协议与加盟合同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