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1 更新时间:2023-12-08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走私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六条的规定,走私普通货物罪的认定金额根据偷逃应缴税额的大小进行划分。具体划分如下:
偷逃应缴税额在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情况,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的“偷逃应缴税额较大”。
偷逃应缴税额在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五十万元的情况,应当认定为“偷逃应缴税额巨大”。
偷逃应缴税额在二百五十万元以上的情况,应当认定为“偷逃应缴税额特别巨大”。
此外,走私普通货物、物品在具备以下情形之一时,偷逃应缴税额在三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情况,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的“其他严重情节”;偷逃应缴税额在一百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五十万元的情况,应当认定为“其他特别严重情节”:
1. 侵犯客体是国家对普通货物、物品进出的监督管理制度和关税征管制度。违反海关的监管、查验制度,偷逃应缴纳关税是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的特点。
2. 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违反海关法规,逃避海关监管,走私普通货物、物品,偷逃数额较大的关税的行为。
普通货物、物品的定义包括《刑法》中规定的除武器、弹药、核材料、假币、文物、贵重金属、珍贵动物及其制品、珍稀植物及其制品,以及毒品外的其他货物、物品,还包括限制进出口的货物、物品。
偷逃数额较大的关税是指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的起刑点是偷逃应缴税款5万元以上。
此外,还有其他行为构成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例如未经海关许可并且未补缴应缴税额,擅自将批准进口的来料加工、来件装配、补偿贸易的原材料、零件、制成品、设备等保税货物,在境内销售牟利;未经海关许可并且未补缴应缴税额,擅自将特定减税、免税进口的货物、物品,在境内销售牟利;直接向走私人非法收购走私进口的其他货物、物品,数额较大;在内海、领海、界河、界湖运输、收购、贩卖国家限制进出口货物、物品,数额较大,没有合法证明等。
走私普通货物罪的犯罪主体可以是个人和单位。
走私普通货物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的直接故意,具有偷逃关税的目的。
与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的罪犯通谋,为其提供贷款、资金、账号、发票、证明,或者为其提供运输、保管、邮寄或者其他方便的,以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的共犯论处。
单位犯本罪的,判处罚金,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最高可判处无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