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3-09-09
针对合同违约造成的纠纷,根据合同约定进行赔偿,违约赔偿标准并非法定。
根据《民法典》规定:
“当事人违反合同约定,应当承担违约责任,赔偿因违约给对方造成的损失,赔偿额应当与违约行为造成的损失程度相当。”
因此,在合同纠纷中,赔偿方式应当根据合同约定进行协商确定。
当事人在提出自己的主张时,有责任提供证据。
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反驳对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如果没有证据或证据不足以证明当事人的主张,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将承担不利后果。
当事人向法院提供证据时,应当提供原件或原物。如果需要保留证据原件或原物,或者无法提供原件或原物,可以提供经法院核对无异的复制件或复制品。
如果当事人提交的证据在中国境外产生,该证据应当经所在国公证机关证明,并经中国驻该国使领馆认证,或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该国订立的相关条约所规定的证明手续。如果当事人提供的证据是在港、澳、台地区产生的,则应遵守相关证明手续。
当事人提供外文书证或外文说明资料时,应附上中文译本。
当事人应对提交的证据材料进行分类编号,简要说明证据材料的来源、证明对象和内容,签名盖章,注明提交日期,并根据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供副本。
在合同违约纠纷中,违约方需要承担以下责任:
违约方可以继续履行合同,并补偿因违约造成的损失。
违约方可以采取补救措施,尽力弥补因违约造成的损失。
违约方需要赔偿因违约给对方造成的损失。
违约金是违约方根据合同约定应向对方支付的一定金额或财物。
根据合同约定,如果违约方支付了定金,则违约方需要承担定金责任。
需要注意的是,即使合同中没有约定违约赔偿金,通常也会约定违约后需要支付的违约金。一般情况下,违约金的金额是根据违约行为可能导致的损失来约定的。如果违约方拒绝承担违约责任,守约方可以通过司法途径追究违约方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