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违约条款及其分类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终止 > 合同解除法律知识

根本违约条款及其分类

点击数:7 更新时间:2024-01-27

 
267532
导读:合同法》第九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1、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二)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

根本违约的法律概念和后果

根本违约是指一方当事人的行为导致合同目的不能实现的情况。根本违约是不受我国法律保护的,违约方需要承担违约责任。那么,我国法律关于根本违约的条款有哪些呢?根本违约有哪些分类呢?今天,手心小编为您介绍具体内容。

迟延履行的根本违约

根据我国合同法第九十四条第四款规定,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合同目的无法实现时,对方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在合同中明确约定了履行期的情况下,迟延履行通常会构成根本违约。即使在没有特别强调履行期的合同中,迟延方当事人未在允许的额外期限届满前履行合同也可以被视为根本违约,非违约方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先期违约的根本违约

如果债务人已明确表示不履行合同,即使履行期尚未到来,对方可以以其拒绝履行作为根本违约,并解除合同。如果债务人没有明示拒绝履行,但由于其信用状况恶化导致履行不可期待,合同目的也无法实现,此时也应视为根本违约,对方可以解除合同并要求损害赔偿。

根本违约的法律后果

根据我国《合同法》第97条规定,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部分终止履行,已经履行的部分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对方当事人可以要求恢复原状、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有权要求赔偿损失。

总之,根本违约是我国法律明确规定的一种违约行为,包括迟延履行的根本违约和先期违约的根本违约。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并要求赔偿损失。如果您对此还有其他疑问,您可以随时咨询我们手心的在线律师。

延伸阅读
  1. 仲裁裁决书关于原告与被告劳动纠纷的裁定
  2. 股权转让协议
  3. 卖车协议书样本
  4. 股权转让协议
  5. 巴中购房定金能退

合同终止热门知识

  1. 提存机关的确定
  2. 债权债务未结清合同的解除问题
  3. 解除保险合同通知书的撰写要点
  4. 违约金的定义和作用
  5. 定金责任和损害赔偿责任的区别
  6. 债务人提存后的义务和程序
  7. 人身保险合同效力中止和效力终止的区别
合同终止知识导航

合同纠纷解决方案

  1. 如何签订委托合同
  2. 乘人之危的合同效力待定
  3. 重大误解的合同可撤销可变更
  4. 一方迟延履行,另一方享有合同解除权
  5. 情势变更对合同的影响
  6. 合同预期违约的解除权
  7. 如何订立合同

热门合同下载

  1. 互联网商业合作协议范本
  2. 动产买卖合同范本
  3. 商品买卖合同范本
  4. 购房买卖合同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