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贷合同违约条件与后果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债权债务 > 债的主体 > 债权人法律知识

借贷合同违约条件与后果

点击数:5 更新时间:2024-01-30

 
264384
导读:借贷合同一方不履行借贷合同义务、或者是履行借贷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就会够成违约责任。当然在违约情形发生之后,违约的一方具体是否需要承担违约责任、需要承担什么违约责任,可以由借贷合同双方协商后确定。

一、借贷合同的违约构成条件

1、当一方未履行借贷合同的义务,或者履行的义务与约定不符时,即构成违约责任。

根据《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的相关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2、例如,在签署借贷合同后,如果出借人未在约定的时间内放款,即构成违约。此时,借款人有权要求对方放款。

根据《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九条的相关规定,当事人一方未支付价款、报酬、租金、利息,或者不履行其他金钱债务的,对方可以请求其支付。

二、借款合同违约的责任承担

借款合同是当事人约定一方将一定种类和数额的货币所有权移转给他方,他方于一定期限内返还同种类同数额货币的合同。

(一)借款方的违约责任

1、借款方未按合同规定的用途使用借款,贷款方有权收回部分或全部贷款,并按银行规定的利率加收罚息。在情节严重的情况下,银行可以停止发放新贷款。

2、借款方如逾期不还借款,贷款方有权追回借款,并按银行规定加收罚息。借款方提前还款的,应按规定加(减)收利息。

3、借款方使用借款造成损失浪费或利用借款合同进行违法活动,贷款方应追回贷款本息,有关单位对直接责任人应追究行政和经济责任。情节严重的,由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二)贷款方的违约责任

1、贷款方未按期提供贷款,应按违约数额和延期天数支付违约金,违约金数额的计算应与加收借款方的罚息计算相同。

2、银行、信用合作社的工作人员因失职行为造成贷款损失浪费或利用借款合同进行违法活动,应追究行政和经济责任。情节严重的,应由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根据借贷合同,任何与他人签署了借贷合同的公民或单位,都需要按照合同约定履行相应的义务。即使履行了义务,但如果与约定不符,或者借贷合同当事人未履行自己的义务,则构成违约。

延伸阅读
  1. 逾期履行合同的解除权
  2. 借款合同违约赔偿协议
  3. 合同法中的损失赔偿范围
  4. 合同纠纷起诉流程
  5. 迟延履行解除合同前宽限期的确定

债的主体热门知识

  1. 保证人是否需要偿还已过诉讼时效的债务?
  2. 债权转让的无效情形
  3. 通告和公告
  4. 防范赊账交易中货款流失的方法与技巧
  5. 继承人行使追债权的法律依据
  6. 个人债务危机的法律处理方式
  7. 债权债务转让协议中涉及房产的处理方式
债的主体知识导航

民间借贷解决方案

  1.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2.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3. 合同的加害给付责任
  4. 合同的违约定金责任
  5. 一方迟延履行,另一方享有合同解除权
  6. 合同预期违约的解除权
  7. 一方的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债权债务合同下载

  1. 合同违约起诉状范本
  2. 动产买卖合同范本
  3. 建筑行业劳务合同范本
  4. 舞台租赁合同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