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8 更新时间:2023-04-21
工商局终止协议的签订意味着合同终止。尽管合同终止后对双方都不再具有约束力,但为了避免纠纷并防止第三方对双方合同未终止的误解,签订公司合同终止协议是必要的。这一协议不仅对双方签订合同时的情况进行说明,还能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时,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解决:
(一)与经营者协商和解;
(二)请求消费者协会或其他合法成立的调解组织进行调解;
(三)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
(四)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以下情况不得签订终止协议:
根据第四十二条的规定,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具体情况如下:
1、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
2、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3、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4、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5、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
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劳动合同的终止并不意味着劳动关系的消失,因为劳动合同可能会续订、延长或者存在事实劳动关系。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1条第2项的规定,如果用人单位无法证明劳动者收到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的书面通知,劳动者主张权利的日期将被视为劳动争议发生的日期。换句话说,如果有书面通知并且送达,劳动争议发生,仲裁申请期限开始计算,劳动者必须在时效内主张权利;如果没有书面通知,劳动争议未发生,劳动者可以随时主张权利。这将导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不稳定。因此,在劳动合同终止时,用人单位必须出具终止劳动关系的书面通知并将其送达给劳动者。
我国的法律法规严格保护消费者的利益。消费能够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我国的法律法规旨在促进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