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 更新时间:2023-09-28
立遗嘱是一项民事法律行为,公民在行使这项权利时必须受到法律的约束,不能侵犯他人的权利,更不能违反公序良俗。以下是立遗嘱的要求和不同类型的遗嘱:
遗嘱人在立遗嘱时必须具备完全行为能力。成年人立遗嘱时应当神志清楚,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愿。
遗嘱的内容要明确具体。这包括对财产的明确表示意思,以及对财产的具体处理。遗嘱应写明财产的名称、数量等,并明确指明这些财产要留给何人。
为了避免遗嘱继承发生纠纷,应该妥善保存立遗嘱人的笔迹。如果有需要,可以对遗嘱进行笔迹鉴定。
代书遗嘱应当满足以下要求:
立遗嘱人有生命垂危或其他危急的情况下,可以立口头遗嘱。但是,只有在无法以自书、代书、公证等方式订立遗嘱时,才可以采用口头遗嘱。一旦危急情形解除,口头遗嘱自然失效。口头遗嘱需要有两个以上的见证人在场,见证人的要求与代书遗嘱一致。
遗嘱有五种类型:
公证遗嘱的效力最高,非经公证程序不得变更或撤销。其他形式的遗嘱也不得变更或撤销公证遗嘱。
遗嘱应当注明书写日期,没有日期的代书遗嘱是无效的。如果存在多份遗嘱,那么日期最后的遗嘱才是有效的。
遗嘱应当对缺乏劳动能力的未成年人和因年老、疾病、伤残丧失劳动能力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保留必要的遗产份额。
如果立遗嘱人以遗嘱处分了属于国家、集体或他人所有的财产,这部分遗嘱应被认定为无效。一个常见的例子是配偶一方遗嘱处分了另一方的财产。
如果立遗嘱人生前的行为与遗嘱的意思表示相反,导致遗嘱处分的财产在继承开始前灭失、部分灭失或所有权转移、部分转移,那么遗嘱将被视为被撤销或部分被撤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