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7 更新时间:2022-12-28
放弃继承权,又称为"继承的抛弃",是指继承人不接受被继承人遗产的意思表示。放弃继承是一种单方面的法律行为,继承人有权放弃继承,并丧失继承权。放弃继承必须在继承开始之后、遗产分割之前进行。放弃继承的方式与接受继承的方式相同。
放弃继承权公证是指公证处依法证明继承人放弃自己享有的继承他人遗产权利的意思表示真实、合法的活动。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公民可以自愿放弃自己的继承权,但必须明确表达放弃继承的意思。
申办放弃继承权公证时,当事人应前往其住所地或行为发生地的公证处提出申请。
放弃继承权是公民的重要民事权利,是依法继承他人遗产的权利。因此,放弃继承权公证必须由继承人本人亲自办理,不允许代理申请。如果当事人无法亲自前往公证处办理,公证处可派员前往遗嘱人的居住地办理。
申办放弃继承权公证时,应逐项填写公证申请表,并提交以下材料:
(1) 本人的身份证明,如居民身份证、户口簿等。
(2) 被继承人死亡的证明。被继承人死亡前,放弃继承权没有实际的法律意义。
(3) 本人与被继承人关系的证明。可以由所在单位、所在街道办事处或乡镇政府提供,只要能证明其确实享有继承权即可。
(4) 本人签字的放弃继承权声明书。公证处办理放弃继承公证时,应向当事人解释其权利、义务以及放弃继承权可能引起的法律后果,确保当事人对自己行为的性质和影响有明确的认识。公证处应将上述情况记录在公证笔录上,并让当事人核对并签名。
办理放弃继承权公证时,公证处应重点审查:
(1) 当事人的身份、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以及是否确实享有继承权。
(2) 当事人放弃继承权的意思表示是否真实,是否受到胁迫、欺诈等影响。
(3) 被继承人的死亡日期,以及放弃继承权的意思表示是否在法定期限内做出。
公证处在审查后认为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当事人身份真实且具有完全的行为能力,放弃继承权的意思表示真实、合法且没有违反法律的情况下,应依法制作并出具放弃继承权公证书。公证书自公证审批签发之日起生效。
继承人在继承开始之后一般无需明确表示自己要继承遗产的意愿,但受遗赠的人则需要明确表示意愿。作为继承人,也可以放弃自己的继承权,但一般是针对特定被继承人遗产的继承权,而非放弃对所有遗产的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