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6 更新时间:2023-06-26
抚恤金是国家根据规定向死者家属发放的一种补偿费用,旨在抚慰和救济死者家属,不属于死者的个人财产,因此不能作为遗产继承,也不能平分。对于抚恤金的追偿,属于对民事权利的请求,诉讼时效为三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的规定,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如果法律另有规定,应按照其规定执行。诉讼时效期间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如果法律另有规定,应按照其规定执行。但是,如果权利受到损害超过二十年,人民法院将不予保护,除非存在特殊情况,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诉讼时效。
如果死者所在单位对抚恤金的给付对象有规定,则按照规定进行处理;如果没有对给付对象作出规定,则应属于近亲属被扶养人共有。当事人要求对抚恤金进行分割在法律上属于对共有财产的析产。
近亲属主要包括死者的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虽然抚恤金不属于遗产,但在分配时参照遗产继承人的顺序进行分配。第一顺序为配偶、父母、子女,其他人员为第二顺序。如果第一顺序中没有人员,抚恤金将在第二顺序的人员中分配。
具体的抚恤金分割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如果无法协商一致,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一般按照均等分割原则处理抚恤金,并酌情考虑各近亲属和被扶养人的客观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一次性抚恤金是具有褒扬和社会补偿性质的社会津贴,适用于革命烈士、因公牺牲和病故军人的家属。
定期抚恤是带有救助性质的国家补助,适用于父母、抚养人、配偶无劳动能力和生活收入不足以维持当地一般群众生活水平的人员;未满18周岁的子女或虽满18周岁但因读书或伤残无生活来源的人员;以及未满18周岁且依靠军人生前供养的弟妹。
当员工去世后,单位会向员工的家属支付一笔抚恤金作为补偿。抚恤金不属于死者的遗产范围,因此不能由继承人继承,但可以按照法定继承的顺序进行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