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4 更新时间:2023-06-19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五条的规定,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归属方式,包括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这种约定必须采用书面形式,并且对夫妻双方具有约束力。如果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将适用《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二条和第一千零六十三条的规定。
为了增加协议的可靠性,夫妻可以选择办理公证,公证的效力会更高一些。
很多夫妻在签订协议时会约定某一部分财产归子女所有,但这些财产仍然由父母掌管。根据法律规定,这属于赠与没有履行,没有完成的赠与不生效。在实践中,此类约定往往引发争议,并且最终被认定为无效。
如果一方名下的婚前房产等不动产约定为婚后共有,但实际上未办理产权更名手续,这属于赠与未完成的行为。在最终发生争议时,同样无法得到确认。
此类约定往往会被认为限制离婚自由权,因此被认定为无效。
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民族、籍贯、工作单位、职业、住址、身份证号、结婚时间、生育子女时间个数、离婚原因。
必须明确协议只在双方同意离婚的情况下有效,如果不离婚,则协议无效。
明确夫妻共同财产和债务的具体分割方式。
规定财产分割后如何进行财产过户,以及处理共有财产的具体方式。
约定违反协议的责任,并规定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履行协议。
在现实生活中,对于具体的财产情况,夫妻可以在结婚时确定财产的归属。这种约定是双方当事人真实意思的表示,因此在一般情况下都是合法有效的,必须遵守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