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9 更新时间:2024-01-29
夫妻共同财产是指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双方的各项合法收入以及由该收入转化而成的各项财产和财产性权利。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从结婚登记之日起至离婚登记或离婚判决生效。
1. 夫妻双方各自的工资、奖金;
2. 生产、经营性的收益;
3. 知识产权的收益,即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实际取得或明确可以取得的财产性收益;
4. 继承或接受赠予所得的财产。
需要注意的是,结婚六年以上并不一定属于共同财产。根据法律规定,一方的个人财产不因婚姻关系的延续而转为共同财产,除非双方有约定。如果双方约定将婚前财产视为共同财产,则该财产属于双方共同所有。如果双方约定将共同财产视为个人所有,则该财产属于一方的个人财产。双方的财产约定具有法律约束力。
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是否平均分割,取决于具体情况。如果双方协商一致,决定对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均等分割,则可以平均分割。如果协商不成,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人民法院将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进行判决。
在离婚时,夫妻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如果协议不成,人民法院将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进行判决。此外,对于夫或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经营中享有的权益等,应当依法予以保护。
并非所有的夫妻共同财产都需要均等分割,双方可以通过协商和签署协议来解决财产分割问题,然后办理离婚手续。如果一方存在过错行为导致离婚,对于过错方可以少分或不分婚内共同财产。
因此,在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需要考虑实际情况,可能是平均分配,也可能不是。双方可以通过签署协议来约定财产分配的比例。对于因过错行为导致的离婚,也可以对过错方不分或少分婚内共同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