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3-12-06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夫妻一方若隐藏、转移、变卖、毁损、挥霍夫妻共同财产,或者伪造夫妻共同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离婚时对该方可以少分或者不分财产。另一方在离婚后发现有上述行为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
在不同的时间段发现对方有转移、隐瞒夫妻共同财产的行为,法律中规定的处理方式也不同。
1. 离婚时发现对方有要恶意转移财产的动向: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细心保留对方的财产明细,如银行账户交易明细、资金流水、消费小票等证据。
2. 离婚时已经经过法院起诉或未经过法院起诉,发现对方已经恶意转移财产:
可以向法院申请保护夫妻双方的财产。
3. 离婚后发现对方转移财产:
另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并提交对方在离婚时恶意转移财产的证据和线索,如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居住地址等信息。如果对方不配合调查,可以申请法院调查相关证据,最终由法院审查后决定重新分割财产。
根据相关司法解释,无过错方请求损害赔偿的情形包括:
1. 重婚
2. 与他人同居
3. 实施家庭暴力
4. 虐待、遗弃家庭成员
5. 有其他重大过错
根据法律规定,“损害赔偿”包括物质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
需要注意的是,仅通过微信或其他网络工具与他人发生偶然或偶发性的暧昧行为并不符合法律规定中的“与他人同居”。法律所指的同居行为是指长期、持续、较稳定地共同居住。因此,偶尔出轨属于道德谴责的范畴,但不符合法定的能主张损害赔偿的条件。
通常情况下,如果夫妻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出现婚姻过错,如家庭暴力、虐待家庭成员、重婚或在婚前隐藏财产等,法院会判决少分或者不分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