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6 更新时间:2023-02-20
离婚后,双方可以通过约定的方式变更原财产分割方案。只要是双方自愿签订,真实意思表示,并且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这样的约定是合法有效的。新约定的财产分割意见对双方具有约束力,双方应当按照约定履行。然而,这种约定与离婚协议书、判决书或调解书不同,它只是双方的内部约定,没有公示效力,因此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
根据法律规定,离婚时,双方有合法婚姻财产约定的应按约定执行。一方的特有财产归本人所有。夫妻共同财产一般应当均等分割,但在必要时也可以进行不均等分割。对于有争议的财产分割问题,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判决。
离婚财产分割的关键在于对夫妻存续期间所获得财产的认定。一般情况下,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取得的财产应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然而,在特殊情况下,如果夫妻之间有关于财产协议且该协议合法有效,应按照协议进行分割。尽管认定标准看似明确清晰,但在实践中仍存在争议模糊不清的情况,这可能导致歧义,使当事人蒙受不必要的损失。
在办理离婚手续时,需要考虑资金的来源。以下情况即使在夫妻共同银行账户中,也应排除夫妻共同财产:
法院在处理夫妻名下的存款时,一般以余额为准。如果请求法院调查对方银行存款的申请,一般只会查看余额,除非明确申请法院调取对方银行账户交易明细。如果明细中能清楚地证明对方有明显转移资金的情况,法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夫妻共同存款的数额,而不仅仅拘泥于账户余额。
总结起来,离婚的条件和财产分割可以通过约定来进行。在分割存款时,需要考虑资金的来源,并重视资金流水交易明细的重要性。婚前获得的资金属于个人财产,不需要进行分割,而婚后获得的资金属于夫妻共同财产,需要进行均等分割。